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0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2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张敏 《考试周刊》2014,(55):31-32
文章运用定量统计方法得出2010年1月7日至2013年3月14日期间《北京周报》(英文版)最关注的国家、地区及新闻报道主题,基于定量统计,得出结论:《北京周报》重点关注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发展,其中"经济发展形势、经济建设与发展"主题最受关注。  相似文献   
432.
班级作文周报是学生展示自己作文的一个开放的平台。教师基于周报上的学生作文进行引导性讲评,把握好学生的习作起点,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挑刺、训练,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433.
王娟 《传媒》2015,(10):40-41
《21世纪英文报》是1993年由中国日报社主办的英文报纸.它有着明确的办刊目标,即为中国青年人学习英文、融入世界而量身订制的英文时事周报,兼新闻性、文化性、趣味性于一体,坚持用原汁原味的语言、国际化的视野、思辨的态度、友善的设计,让英文学习变为真正的乐趣.长久以来,该报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受众群体,在英语爱好者及从事英语工作的人群中具有很大的市场影响力,被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英语教学所采用,甚至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英语等都会将其作为辅助材料.  相似文献   
434.
张益君  徐永军 《传媒》2015,(14):61-62
《21世纪英文报》是一张主要面向广大在校生创办的英文周报,在使用和学习英语的广大知识分子、涉外工作者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力.《21世纪英文报》的成功之处,主要得益于它在版面设计、内容制作和品牌营销方面的成功,这也是众多中小型英文报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435.
作为传统媒体中的传统媒体,周报如何转型?本文以南京现代家庭报传媒有限公司为案例,从用户定位、传播思路、融合方式等几个方面谈了对周报转型的看法,也可为其他传统报刊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36.
1933年5月14日,丁玲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当时几乎无一人敢出面揭露此事。尚在青岛大学任教的沈从文得知后,于5月25日写下了《丁玲女士被捕》一文,并在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上刊出,后又在《大公报文学副刊》上相继刊登出《丁玲女士失踪》以及《记丁玲女士跋》两篇文章。不久,忽然听到丁玲遇害的传闻,正在为老友奔走呼号的沈从文感到无比愤怒和悲伤。正是在这种情绪下,才有了《记丁玲女士》(后改名为《记丁玲》)一书。当该书在天津《国闻周报》上连载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不能不  相似文献   
437.
董旭午 《教书育人》2014,(11):79-79
董老师,有个问题一直在我心里纠结着,都有几个月了,就是“我们读书到底是为了啥”?这个问题搞得我越来越郁闷,这几天我甚至都不想继续上学了。我们现在读《优秀作文选》,就是为了模仿人家写作文得高分,有的同学干脆就去抄袭;我们读《青年文摘》《文摘周报》等,也就是为了摘抄一些写作素材,而真到了写作文时还大多用不上;我们读《文学名著阅读指导》也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时的那几道文学名著题,结果常常是背了不少,考试时就考那么一点点。总之,我们现在不管读点什么书,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你常说“读书是有大用的”,难道读书就是为了这样用吗?董老师,我真的很想不通啊!我常想:如果读书就仅仅为了这样用,我宁可不再读书了。董老师,真的很希望在你那里得到个令我心服的答案。你能帮我摆脱这郁闷吗。  相似文献   
438.
据《文汇读书周报》消息,由诗人海啸主编的《百年中国长诗经典》日前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该书囊括了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新诗发端直到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20位诗人的代表性长诗,全书分为“故宫”与“绝唱”两卷。在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新诗发展史中,如此大规模推出长诗选本尚属首次,为读者提供璀璨、壮观的诗歌画卷,为文学研究者提供一部具有诗学性与客观性、权威性的诗歌史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