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1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韩艺娜 《兰台世界》2017,(14):112-115
周礼》中的要会文书是一种统计文书,它的统计内容非常广泛,在《周礼》中最常出现在财产相关的部门,但并不代表要会文书就一定是财产的登记文书或者会计报告,要会文书的性质取决于它所记录的内容。要会文书以年、月、日为统计周期汇总成册,各级对其非常重视因为它同时也是官吏考核的依据,在国家行政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的王文锦、陈玉霞《周礼正义》的点校本,继承了以往各个版本的长处,将其文字、断句的错误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但是仍有不足之处,本文仅就《周礼正义》的第一册第三、四卷进行校正,指出某些标点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23.
针对余英时先生《侠与中国文化》一文的不足与不确处,提出四点,加以补充与纠正:(1)追溯“任侠”的起源、“儒侠”的起源及“儒侠”的形成;(2)论析谭嗣同对“任侠”的理论阐述;(3)“任侠”之风并未在西汉中期后消失;(4)明、清时期对“任侠”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24.
周礼》玉器类名物词主要包括玉器名称、玉器不同部位和文饰名称以及饰玉器物名称等三大类。这些名物词与周代的典章制度关系密切,不仅反映了周代高超的琢玉工艺和等级森严的用玉制度,而且折射出周代玉文化由审美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道德层面的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25.
“九州”原为虚指,后来才逐渐具体化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刊,关于九州的资料仅见于战国时期,献诸说很不相同,大致可分为《周礼》派九州说与《河图》派九州说,为辨异解疑,笔列举了大量古籍献资料进行辨析、考证,认为《河图》派九州说之九州多能在山东境内泰沂山系一带找到地名来源;而《周礼》派九州说,则是战国时期由于疆土扩大和对历史的遗忘而误读《河图》派九州说之产物。  相似文献   
26.
经由先秦时期对礼的探讨和理论阐发。至西汉之世,随着统治者由对“无为而治”黄老之术的偏爱转向“罢础百家,独尊儒术”的经学取向,以及与此时势相应思想界由黄老之学向儒家经典转向的张扬,礼学思想因社会转型的需要。在政治和思想交互作用取向下应运而兴。在此思潮之下,三礼之学规模粗具,各有传人,各具致思,且颇与政治、世运相起伏。虽其未能大行于世。然已俨然参与到寻求社会治乱之列。尤可注意者,司马迁、班固对礼学演进所作的梳理和总结,开启了礼学学术史的门径,且成为此后历代所遵循的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27.
周礼》成书于何时历来是各家争论的一大内容,撇开此问题不谈,《周礼》所体现的制度设计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本源却是毋庸质疑的。秦简的出土有力的证明了秦的制度设计源于《周礼》,国有养马业管理制度亦然。秦简的内容虽然主要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出现,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其与《周礼》的相通之处。所以我们对《周礼》的认识应该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8.
周礼注》中62条“读如”类术语最主要的功能是充当沟通字际关系术语,再是拟音兼释义、拟音及释义。在作为沟通字际关系术语的“读如”中又以沟通通假字和本字的居多。而“读若”和“谓若”的功能分别为沟通字际关系;拟音兼释义。  相似文献   
29.
《春官宗伯》是《周礼》中的一篇。郑玄为其作注,在训释名物、注解经文的同时,还寓思想于注疏,详细阐发了自己的诗乐主张,对诗乐与性情的关系、诗乐类别的划分、歌诗语言的艺术、诗乐的功能、诗乐的制作及传习之本、用乐的等级尊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给予后代诗乐研究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