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54篇
科学研究   52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3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陈敏 《职业圈》2008,(12):36-38
品牌,是指被社会普遍认同、具有标准化、品质优良的产品或社会组织。文章就我国工会工作品牌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有效方法和途径以及创建工作品牌中应避免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592.
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作为两个重要的概念,一直是企业界和广告界人士研究和讨论的重点,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知识体系的不健全,企业界和广告界在阐释这两个概念时,虽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将它们表现得丰富多彩,淋漓尽致,却很少将企业的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结合体。本文试图通过以企业成长过程来分析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核心概念的分析和对二者之间互动关系的论证来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企业的品牌经营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实际上是统一的,其所进行的努力,最终是要实现殊途同归的效果。  相似文献   
593.
裴波 《河南教育》2023,(11):22-25
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双高计划”的重要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总要求,创新提出党建工作“模块化”管理、“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创优的工作机制,着力探索“三化”党建工作与“双高计划”建设有机融合,推动学校党建工作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将党建“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强支撑”“大力量”,持续实现事业发展和党建工作的双融、双促、双提升,以高水平党建引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94.
刘娜 《出版参考》2023,(2):69-71
传记类图书,主要指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编写一般人物传记性著作的图书,为传主本人在记叙时留下的一手资料,它的基本要求是纪实性。本文以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凡高自传》为例,浅谈自传丛书策划的思路与经验。  相似文献   
595.
近年来,IP成为文化产业领域的热门话题,IP资源的有效开发已被广泛认可。但是,对于高校校园文化的IP价值的开发却乏人问津。本文在分析高校文化建设实践基础上,探讨在以“品牌化”为导向的整体规划下,校园文化IP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96.
高职学生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同时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引领广大青年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建设中发挥出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基层党组织高度重视支部组织品牌化管理,运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因此,高职基层党支部进行创新组织品牌化管理研究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597.
办好民办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随着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逐步系统化,高校对党建品牌化建设需求也日益增多。红色文化对促进民办高校党建品牌化有着重要的建设作用,高校应重视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将党的政治理论、党史学习教育、课程思政等切实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开展“初心”教育,引领广大师生忠诚拥护“两个确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本文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为例,探索“课程思政+专业+竞赛+乡村振兴”的红色教育品牌路径,努力把党建品牌优势转化为高校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598.
迪士尼根据中国民间故事题材,三度拍摄《花木兰》,我国历代文人对花木兰故事的各种改编也不计其数,但让国人心有不平的是,为什么迪士尼改编的花木兰题材的影片可以全球热映,而我们改编的花木兰作品却难以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如何创新、突破?文章梳理、分析了花木兰故事的起源与改编,反思其在传播过程中带给我们的困惑,提出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路:精品化打磨、多元化呈现、全球化传播、品牌化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