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1篇
教育   411篇
科学研究   3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美声与民声辨析——兼答高师音乐系学生常提的一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大音乐学的学生来讲,民声与美声的概念经常混淆不清。对此,提出相应的区别识别的办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能力。  相似文献   
412.
“民族唱法”、“民族声乐”是我国现代乐坛上的新提法,与我国已有的各种民族唱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一种民族歌唱方法的新的质态。它的产生有明显的社会历史背景、深厚的文化渊源、现实的迫切需求;它的发展既需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也需要借鉴其它国家、民族的演唱技巧,以期在更高层次上达到民族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13.
从共鸣的几大主要腔体着手,结合笔者的学习成果及实践经验,重点探讨了各大共鸣腔体的发生方法、歌唱者常出现的问题及各大腔体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以期更准确地掌握混声唱法,使之获得更优美的声音。  相似文献   
414.
本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在高职教育中与演唱好通俗歌曲相关的十大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从而帮助学生学好通俗演唱.  相似文献   
415.
歌唱艺术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表演艺术,它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感情。中国现当代民族唱法的歌唱情感通常是在深入理解歌曲思想内容之后产生的,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情感内容,而不同的情感内容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16.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富源辽阔的国家,人们的文化生活深深植根于民族的土壤里,因此,声乐艺术民族化势在必行,如何寻求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应以科学的态度去不断的探索、借鉴和发展我国的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417.
在声乐界,金铁霖可谓德高望重,为民族唱法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纵观声乐领域,成就卓越的大家都或多或少受金先生独特的"金氏唱法"影响,阎维文、宋祖英等一批在歌坛极具影响力的歌唱家都曾在金先生门下学习声乐,并将"金氏唱法"融合到美声演唱中,使中国传统声乐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18.
针对首调视唱"转调难"的问题,提出了运用"首调协变唱法"、"同音换名唱法"解决和处理调性变换的具体原则与方法,从而可以较简便地掌握首调视唱有关调性转换的技能。  相似文献   
419.
刘振海 《辽宁高职学报》2004,6(1):107-107,150
在声乐学习中想象是贯穿始终的。声音的概念、呼吸器官的状态、共鸣器官的感觉都是凭借想象来间接控制、调整歌唱器官的运动。机械地操纵、生理上的调整,将会给发声、演唱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既使做得再完整,也不可能达到完美的歌唱,只有心理与生理的完美结合才能产生动人的歌声。  相似文献   
420.
欧洲唱法引进中国已近百年历史,此歌唱理念影响了中国人的视听审美近一个世纪;从模仿、照搬、矛盾、困惑到至今的逐渐清晰、理性、明确经历了几起几落的纷争;目前它仍是中国专业声乐及师范院校声乐教学模式之一,从教学、考试、比赛等等一系列活动中,学用欧洲唱法演唱中国作品仍占比相当分量。随着思路清晰、文化认同、文化回归的理念深入;学习欧洲唱法如何唱好中国作品,仍是声乐学习者不断追求的命题。本论文就一首新创声乐作品,如何使欧洲唱法为我所用进行再探讨;以达成学习欧洲唱法最终目标与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