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1篇
教育   411篇
科学研究   3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本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在高职教育中与演唱好通俗歌曲相关的十大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从而帮助学生学好通俗演唱.  相似文献   
4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非常迅速,歌曲作为最受人们喜爱的文化艺术,其主要发展出美声、民族和通俗等唱法。虽然三种唱法有非常明显的区别,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三种唱法的融合成为当前歌曲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特点与关系,阐述了三种唱法融合的作用,并针对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融合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促进推动我国音乐教育和声乐教育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音乐及歌曲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23.
美声唱法分为“靠前”与“靠后”两大学派。“靠前唱法”强调声音的明亮、靠前、打在硬口盖上,集中于面孔前部(鼻腔、面罩)部位;“靠后唱法”则强调声音的厚度、力度、喉腔开度大,音的立体柱状感及音的落点感受较深。它们有机结和点在于声音的明亮集中、圆润、丰满,两派是互补的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424.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一样,都是一门歌唱的艺术,演唱者要想唱好民族唱法,就必须掌握过硬的歌唱技巧,学会调节自己的嗓音。接下来,本文就探究民族唱法中女生嗓音调节的策略,希望能对相关演唱者嗓音技巧调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5.
近年来,中国藏族传统演唱形式和意大利美声唱法演唱形式逐渐开始有一定的结合发展,我们现在时常能听到由专业美声唱法演员演唱藏族创作歌曲和部分传统经典藏族民歌的舞台表演形式,受到了许多群众的认同和喜爱。在全国各大艺术舞台上也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接受过系统专业美声声乐训练的优秀藏族歌唱演员,使藏家优秀的歌曲及文化得以广泛流传。但我们也注意到,由于生长环境、历史文化背景、民俗习惯、语言等因素的不同,这样的结合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拟从文化背景、演唱技法、审美特征、发展现状等方面对两种唱法的特征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和比较,略谈藏族唱法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美声唱法借鉴藏族唱法的民族性、地域性,力求使两者的相互借鉴与结合不断发展成新兴而独特的演唱风格和形式。  相似文献   
426.
在最近几年,我国声乐的教育学者对民族声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将其发展空间不断拓宽、延伸,以"民族唱法"为基础,融合"美声唱法"是民族声乐当下发展的必要。在将两者整合后,我国培出许多著名的民族声乐歌唱家,最具代表的有彭丽媛、宋祖英等等。本文就"民族唱法"借鉴"美声唱法"的四点不同展开分析和研究,旨在促进民族声乐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27.
谭晶是融合通俗、美声和民族三种唱法为一体的一位优秀的中国青年歌唱家,近几年来在舞台上非常活跃。本文从谭晶的演唱风格、《在那东山顶上》音乐特征、谭晶对《在那东山顶上》的演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总体来说,谭晶的唱法是多样性的跨界唱法,独特的尾音处理将《在那东山顶上》的藏族韵味展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428.
本文从中国文化这样一个大的概念入手,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当今"中国唱法"之最高追求进行分析和浅探:第一,"中国唱法"的发展历程及成功之处,谈到了"中国唱法"的提出及不断地发展历程,以及在不断深入的探索与借鉴下,变成了更具有包容性的歌唱艺术;第二,"中国唱法"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特性,提到了两者的共通之处;第三,"中国唱法"的精神引领及最高追求,主要谈"中国唱法"如何扎根于我们的中国文化。探析过程中结合引用法、分析法进行论述,以便大家对作品有更加全面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并对当今"中国唱法"的发展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429.
高勤学 《职业技术》2006,(18):65-65
声与情是声乐艺术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在我国民族传统唱法中所讲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就是声乐艺术的最高境界。为此,需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扎实的基本功,渊博的知识,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获得成功。一、声是歌唱之源声乐艺术和戏曲、说唱、曲艺一样,都是用声的艺术,那么,就必须有一个好的声音条件才能完美地表达出思想感情,为此,就要有科学的发声方法,正确把握自己生理上的歌唱机能的运动规律,进一步提高更精炼地发挥它的作用,并且使之艺术化。正像叶罗尼姆拉夫斯基所说“:嗓音应当是高亢的,高亢的声音远处才能听得见;应当是柔美的…  相似文献   
430.
我国民族声乐新唱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族传统唱法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可上溯到、秦汉或更早。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长期的艺术活动中,人们编唱了大量题材广泛和形式多样的民歌,它们风格浓郁,情真意切。在世代相传的演唱活动中,艺术家们总结出了符合科学规律的多种用嗓方法及特点。民族唱法发展到今天,形成了既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又借鉴了西欧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的一种新唱法,使传统的唱法更科学,更具有民族感和时代感,更能发挥其艺术效果。现在我们称这种唱法为民族新唱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