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1篇
教育   45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31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论文在回顾历代善本观发展演变的基础上,从历史文物价值、学术资料价值和艺术代表价值三方面,为古籍善本价值的科学评价构建了一个动态、定量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实例阐述该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古籍善本由于经历了漫长历史阶段而到我们这一代的珍贵财富。搜集、收藏、整理出版古籍善本需要多种专业知识和业务经验的重要工作。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立足于相关理论探讨怎样保护古籍善本的同时,提出了怎样具备古籍善本研究工作需要的条件,促进古籍善本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3.
吴骞是清代著名徽州籍藏书家,一生藏书无数,他曾建造拜经楼以藏书。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拜经楼所藏之书最终还是流散各地。本文试图从目录学和藏书史的角度探寻吴骞拜经楼所藏部分善本流散的去向,以期让世人了解古代藏书难而守书更难的道理。  相似文献   
44.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发展历程,结合武汉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数据库的建设和程序开发,提出了建立以古籍书目数据为依托的中国古籍知识型数据库的构想。  相似文献   
45.
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料,作为重要知识的载体,需要长期保存和使用,尤其是那些珍贵的古籍善本,更需要精心保管。除了水、火、尘埃之外,霉变、发黄、虫蛀也是造成图书损坏的重要原因。在现代化的图书馆中,防尘、防火、防盗都采用了机械化和自动化装置,防止图书霉变虫蛀也采用了化学薰蒸、真空冷冻、微波辐射、r射线辐照、红外线辐射等方法。但对中小型图书馆来说.上述方法受到各方面条件限制.未能广泛采用。现介绍几种小型图书馆适用的藏书保护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46.
袁同礼是中国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子女在美国不忘乡梓教育,将家藏图书捐赠给保定师专图书馆,所赠图书颇具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47.
中文善本古籍保存保护国际研讨会论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文善本古籍保存保护国际研讨会”于2001年10月在北京召开,会上发表论文40余篇。内容包括善本古籍的保护,善本古籍的修复,以及善本古籍的再生保护等等。本文对会议论文进行了综合评述与重点引述。  相似文献   
48.
陈蓓露 《收藏》2012,(14):46-51
随着北京匡时拍卖公司将过云楼历代藏书天价拍出,凤凰"三谢"北大满意而归,过云楼事件最终画上了句号,但是,一波三折之后,古籍收藏却从生僻冷门的学问变成了街头巷尾的谈资。仿佛一瞬间,古籍善本已成为拍卖行业的蓝海。  相似文献   
49.
《收藏》2012,(22):22
中国嘉德2012秋拍经过4天拍卖,于10月31日在北京圆满收槌,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油画雕塑、古籍善本、名表珠宝翡翠门类成交达17.45亿元人民币。较早前(10月7目),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香港举行首拍,总成交4.55亿港元。中国嘉德2012秋季邮品钱币拍卖会则将于11月24日至25日预展,11月26日至28日拍卖,地点均为北京国际饭店。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以探讨杨守敬观海堂藏书的特殊意义为主,在介绍分析日中两国其他几个显著实例的基础上,勾勒了中国从明末至现代主要善本的流通,和日本江户时代初期至末期主要汉籍善本的流通大要,并据此说明建构正确的古籍流通学体系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