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87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6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今天,来自省内外的各位四库学专家聚集一堂,在这里隆重举行《四库全书》学术研讨会。首先,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相似文献   
42.
由甘肃省图书馆和甘肃省《四库全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全国《四库全书》学术研讨会”,经过紧张的研讨交流,今天就要结束了,两天来,在各位专家、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受主办方的委托,我就本次研讨会做一简单小结,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3.
编余手记     
《图书与情报》2005,(4):F0003-F0003
鲜花、盛装、鼓乐见证了四库新馆,楼阁、黄河、苍穹联想起七阁日事。四库全书之命运,是中国政治、社会、文化命运的缩影。两个世纪前,乾隆为标榜爱新觉罗盛世,举国之力编纂了《四库全书》。为政权计,制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化禁毁和文字狱。  相似文献   
44.
10月17日,《浙江家谱总目提要》首发式编纂工作总结表彰会在浙江图书馆举行。  相似文献   
45.
10月17日,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浙江家谱总目提要》首发式暨编纂工作总结表彰会在浙江图书馆举行。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副厅长金庚初,省档案局局长关继南、副局长王茂法,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陈永吴,《中国家谱总目》主编、上海图书馆原党委书记王鹤鸣研究馆员,美国犹他家谱学会亚洲区域经理钱正民博士,南开大学徐建华教授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46.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6,(3):121-124
《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唐大诏令集》版本多达十三种,但仍有遗漏,而且已著录版本,亦有可商榷者,论文试予订补之。  相似文献   
47.
《开元天宝遗事》为宋前记载唐开元天宝年间重要史料的笔记小说,学界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洪迈认定为伪作,并否定其价值;二、《四库全书总目》以苏轼《开元天宝遗事四绝句》及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张彖指杨国忠为冰山语"为证,为《开元天宝遗事》辩护。经考证苏轼所作诗与此书无关,"张彖指杨国忠为冰山语"亦见于孔平仲《续世说》,与司马光同时,疑另有渊源。《四库全书总目》观点不足取,洪迈之说当可信。洪迈之言记录此书较早成书流传情况,且《遗事》的成书与流播,反映了早期笔记小说成书过程中不断被增扩的轨迹,进一步印证《总目》所言有失。  相似文献   
48.
史志龙 《兰台世界》2016,(6):102-104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沈初在四库学方面的贡献鲜有提及,沈初作为《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一书的总裁,对其体例之拟定,提要之撰写,提要之评定,均有独到见解,而作为浙省呈进本的《浙录》提要,对于《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则起着抛砖引玉之作用。作为四库馆副总裁,沈初在四库全书的复校、贮藏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日记点靖     
《家教世界》2011,(3):1
  相似文献   
50.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0,(3):108-114
《四库全书》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的医家类无论在成书时间、底本选择还是文字内容上皆有不少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仅是抄写者的"手民之误",其背后也反映了两个版本的不同校勘特色。文渊阁本相对于所据旧本的改动较大,且多以理校改字,而文津阁本则更加忠实于原书,对其中舛误多未加改正。究其原因,二者的不同特色一方面源于抄校时四库馆奖惩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另一方面也与覆勘时详校官的不同身份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