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88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6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52.
《四库》馆分校官沈叔埏的《颐綵堂文集》卷8、9、10收有多篇"书后"。司马朝军《〈四库全书总目〉编纂考》一书认为这些"书后"多为沈氏所拟的《四库》提要稿。文章从沈氏之任职时间、职分及"书后"具体内容来分析,认为这些"书后"并非是沈氏所拟的《四库》提要稿。它们应多为沈氏对《四库》书录副后所作的跋语,其中一些内容或多或少参考了《四库》提要稿。  相似文献   
53.
目前通行的浙本职名表与殿本职名表有较大的不同,这是由于两表的编排原则不一造成的。以殿本职名表为主,通过浙本职名表与殿本职名表的比较、参证、互补,更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四库馆的机构与运作情况。四库馆的机构分为两大系统:其一为翰林院系统,专司《四库全书》的校阅与编修;其二为武英殿系统,专司《四库全书》的缮写、校对与装印。两者互不统属,但又互相配合,统归于总裁官掌控。四库馆中各馆职分工清晰,统属明确,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四库馆的良性运作,保证《四库全书》编修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4.
《西使记》一卷,元代游记作家刘郁著,《四库全书》文渊阁本《西使记》是比较通行的版本,该本著录于《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四库馆臣为《西使记》撰写的《提要》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五八。该提要有三处错误:1.四库馆臣将刘郁认定为真定人氏,有失稳妥,其真正的籍贯为山西大同浑源。2.四库馆臣将锡喇和锡里库认定为同一个人,实属误论,事实上锡喇是睿宗(拖雷)的哥哥察合台之孙哈剌旭烈,而锡里库是睿宗第六子旭烈兀,二人是堂叔侄的关系。3.四库馆臣将《西使记》认定为"不足道哉"之作,有失公允。《西使记》不仅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地理、历史、医学提供了重要史料,而且亦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避免读者被误导,现予以辩证,以还本真。  相似文献   
55.
将文渊阁库本经部提要与殿本《四库全书总目》详细比勘,又取文溯阁前八卷提要与殿本《总目》比勘,发现殿本《总目》与库本提要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体例、对象、著录及内容等方面。《总目》在库本提要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修辞加工,但《总目》与库本提要分类体系一致,内容大同小异,思想大体相符,属于同一个体系  相似文献   
56.
通过考辨可知,《续修四库全书》本《国朝汉学师承记》乃是嘉庆二十三年原刻本。拿它与《粤雅堂丛书》本和山西书局本对勘,可见其宝贵的版本校勘价值;又因其有何秋涛、赵之谦、谭大临等人的题识和校改,又使它具有了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7.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大型古籍提要目录,内容丰富,搜罗甚广,考证得失,权衡异同,诚为后人治学之津逮。然由于是书出自众手,又兵乱间仓促成书,不免有疏漏之处。本文仅就该书第29册中说有可议者,提出商榷,订讹补阙,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以《奎章总目》及其“别集类”所收录的部分作品为分析对象,针对该目录的修撰时间及收录特色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当前学术界一些较为普遍的观点进行商榷,以求得到较为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59.
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目录学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官修目录。代表了中国目录学的最高成就。但因成于众手,迫于时日,因而难免不出纰缪。有鉴于此,后人匡谬订辨之作迭出。笔者于研究个案之际,也常参兑《总目》,偶尔发现一二疏误,予以考证。  相似文献   
60.
四部分类法是我国特有的书目分类体系,它植根于儒家伦理教化土壤,萌芽于"独尊儒术"的西汉《七略》;发轫于图书日增、目录事业繁荣的西晋《中经新簿》;初立于玄理日盛的东晋《晋元帝四部书目》;确立于学术繁荣、版本著录发达的唐代《隋书.经籍志》。清乾隆皇帝视四部分类法为"古今不易之法",在他督导下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集处理古籍的四部图书分类法之大成,使这一独具民族特色的分类体系臻于鼎盛,而《四库全书总目》也成为我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的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