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2篇
  免费   7篇
教育   808篇
科学研究   40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54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99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国民党政权的迅速垮台与中共的迅速胜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国民党当局与中共党人以及中外学者对此问题都颇为关注,并各自作出过不同的说明和经验总结。本文着重介绍美国学者伊斯门在研讨这一问题时的新视角,新方法与新的结论。指出,国民政府的迅速崩溃直接导源于国民党政权的内在结构(包括党内派系、军队内嫡系与(?)系、中央与各省、政府与农民等等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42.
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的两面政策,即既有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的一面,又有与日妥协反共反人民的一面。这种两面政策贯穿于整个抗日战争的始终,只是其重点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演变。明确这一问题,便能较正确地把握国共两党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3.
抗战时期,阎锡山在晋西偏安长达7年之久的原因有:主观上根据其“存在就是真正”的哲学观点,不断加强政治统治,多方开辟财源,积极扩充军队;客观上日军的诱降,根据地的屏障,国民党的支持。  相似文献   
44.
从1921年到201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的峥嵘岁月。九十年来,在党的带领下,我们一步步走向幸福,有住处、能吃饱、有衣穿、能上学,物质、精神生活得到极大改善。抽取一丝红色记忆,阅读一篇红色经典,诉说一段红色生活里发生的故事……在这火红的七月,在党的九十周岁生日来临之际,我们必定要用自己的红色少年心,为亲爱的党唱上一支赞歌。  相似文献   
45.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青年党在政党自身的内忧外患中,走上了改变政党政策的道路——放弃革命、改走宪政,冀望党派合作而达到分享政权和实现宪政的目的,将决战之地由疆场向议场转移。而改善与国民党的关系就成为其政策指导下的必选之路,以放弃武力和不参与任何反对国民党的活动为前提,两党关系出现曙光,从青年党角度来看,其后在言论上由激烈对抗到小心讨好,积极建言献策并致力于建立联合战线。七七事变后,青年党更是不遗余力地为蒋介石歌功颂德,为国民党的过失寻找合理的托词,开始失去政党性格和立场。而反共是青年党的职志,虽然从1935年开始中共一直积极寻求与其他党派的合作,但是青年党在抗战爆发前仍一如既往地抨击共产党,反对中共提出的人民战线和国共的再次合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前才不得不调整与中共的关系,基本停止公开的反共舆论,与中共接触,努力于共同抗日和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相似文献   
46.
李芳柏《1890~1959),字渭农,广东潮安县凤凰镇福南村田中人。1910年毕业于广州成城中学,同年考上公费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物理学校。  相似文献   
47.
为了达到利用中国战场捆住日军手脚的目的,苏联通过外交关系影响国民党,通过共产国际影响共产党,促成中国国内两大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抗战前期的主要支援国,苏联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民党挑起大规模内战的企图,对维护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苏联为了本民族利益,过分看重国民党,甚至要求中共以妥协退让来维持统一战线的做法使中国抗日有生力量遭到重大损失,妨碍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48.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中央权力结构重心遽失,权力斗争骤然加剧。结果,胡汉民“失却了把握中的国府主席”。中央权力结构重心遂由胡汉民移向汪精卫。8月,“廖案”以后,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地位暴升,中央权力结构重心再由汪精卫移至蒋介石。蒋介石意外地成为中央权力重组的最大赢家。中常会成为新的党权核心。这是党权内争、党权与军权博弈之结果。  相似文献   
49.
1946年6月底,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凭借自己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在短时间内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面对优势敌人的进攻,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运用人民战争形式,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就摧毁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夺取了全国的胜利,创造了成功运用大战略的典范。  相似文献   
50.
在近代中国三百多个大小政党中,中国青年党与国共两党一样,有完整的政党纲领和严密的组织机构,并以在野民主党的身份在中国近代政治史上叱咤风云一时,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训政”制度最坚决的批判,并为此与国民党两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那么青年党与国民党关系又是如何演变的?到底是怎样走到一起的?本拟就此做一初步考察,以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青年党,了解近代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