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1篇
教育   4148篇
科学研究   2127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91篇
综合类   47篇
文化理论   28篇
信息传播   24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436篇
  2013年   571篇
  2012年   707篇
  2011年   844篇
  2010年   709篇
  2009年   602篇
  2008年   717篇
  2007年   414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鲁民 《初中生必读》2011,(Z1):63-64
春夏秋冬的变换是一种自然规律,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地球上就有幸运儿居住在冬暖夏凉的地方。这些地方被称为"地温异常带"。我国辽宁省东部  相似文献   
52.
恐怖食人树     
有人叫我探险家,可我更愿意大家称我为神秘生物学家。因为我一直热衷于探索那些素昧谋面的地球怪兽。但这一次,我要找的家伙更加与众不同。它不会走、不会跑,永远待在一个地方,却还是能让人闻风丧胆!它就是——食人树!  相似文献   
53.
地球孕育着大地上的万事万物,曾令多少生命感激依恋和赞叹.地球没有可见执手在握的权杖,然而,她却严格执行着自己的权限,从不逾越,从不跑偏.她默默无语,无声无息,,仰看天河万象,俯视四野星川.在宇际既定自己的位置与轨道上,一丝不苟地遵循太阳系的指令,以日为心,恒定平稳地运转,同时,忠实地跟随着太阳系的权心——太阳,联手太阳...  相似文献   
54.
本文对地球自转在万有引力学习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例如:什么情况下考虑自转,地表的加速度在各地为何不同,自转对卫星发射的影响等进行了详实的辨析.  相似文献   
55.
《火山》是人教版《自然》第九册地球单元的一课,按照新的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火山》这课呢?我觉得,我们应本着“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56.
如何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突破"地球运动"的教学难点之一?笔者用绘图教学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57.
“孪生地球”假设,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普特南提出的关于指称论证中的重要假设之一。该假设及其论证与辩护,不仅颠覆了语言哲学中对于意义及因果指称理论的传统认识论问题,而且指出了新的认知路径。这一假设不仅引发了许多争论,也蕴涵了许多哲学思想,并在批判传统本体的、心智构架的认知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假想的和语境的认知形式。这两种新的认知形式,极大地扩展了“孪生地球”假设的哲学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8.
曹洪成 《时代教育》2007,(7Z):52-52
光照图的判读是检测学生对地球运动意义的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往往成为考试中的“热点”。光照图的判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指导学生正确判读光照图,成为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下面就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经验,就光照图中的“五点”及其应用作些浅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9.
高师《地球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地球概论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和课时少等特点,对该课程如何适应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入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重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精讲多练、单元测试、多媒体辅助教学、试题库建设、加强学生能力培养、重视教师素质提高等改革措施,使地球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0.
邹建华 《物理教师》2000,21(6):46-46
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培养科学素质,而培养学生对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培养素质的有效途径.培养估算能力,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实感,提高认识事物本质的洞察力.赵凯华先生也说过:“这种定性或半定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初学者来说是最难不过的,因为这要靠一定的物理直觉和洞察力,没有相当的经验和功力是做不到的.”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对地球的各个物理量进行估算,既增强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科学素质,又增加了对地球的感性认识.1地球质量和密度的估算 [例1]由地球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