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162篇
科学研究   277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101篇
综合类   174篇
文化理论   97篇
信息传播   101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357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406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文章在阐释图书馆虚拟馆员内涵、类型的基础上,分析图书馆虚拟馆员深化图书馆文化内涵、提升图书馆形象评价、拓展图书馆服务边界、打造图书馆特色品牌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基于文化创意视角针对图书馆虚拟馆员发展中存在的形象功能未能兼顾、互动传播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多方推动虚拟馆员发展、打造内外兼修虚拟馆员、挖掘对接用户多元需求、提升虚拟馆员服务品牌价值等图书馆虚拟馆员塑造策略。  相似文献   
102.
儒家教育思想重视以德化育,教育者以传道为主,注重因材施教,强调慎独、内省的价值自觉。教育者不仅承担着传道、解惑的重任,还要传授给受教育者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优良品质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3.
岳琴 《中国教工》2011,(9):16-16
我叫岳琴,39岁,是一名长期扎根山区的普通教师。多年来,我始终坚定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我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在我的生命里,我认为什么都可以放弃,但不能放弃的是大山里这一茬又一茬的娃娃们。我坚信:忠诚铸就事业,境界锻造人生。  相似文献   
104.
祁刚 《文教资料》2011,(13):145-146
3—6岁这个年龄段,是孩子性格塑造的最重要时期,可塑性最强,因此,父母应充分认识这一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正确进行家庭教育。本文围绕孩子撞到桌子这一事件进行分析,对中、日、美三国父母的做法作比较,在指出我国家庭教育的不足的同时,强调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刘成 《文教资料》2011,(12):12-13
魏晋小说《世说新语》开创了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先河,塑造了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人物塑造方法多种多样。文章从《世说》怎样抓准特点塑造人物,把握细节描写展现人物人物内心,通过环境塑造人物,个性口语突出人物等方面对《世说》人物塑造的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6.
郑丽冰 《文教资料》2011,(34):111-113
《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都有关于刘邦的记载。对于这个色彩斑斓、瑕瑜互见的开国君主,《史记》和《汉书》在其形象塑造时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两书对刘邦的称谓.对史料的处理方式.以及对项羽的态度的不同进行比较,从而论证《史记.》比《汉书》更具有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07.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利用好课本上的文本素材,对学生开展适当的美感教育、道德教育从而进行健康人格的塑造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人格塑造方面,语文教学有着其它学科无可  相似文献   
108.
《尊严》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个人尊严,赢得别人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这篇课文耐人寻味,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细致描绘来塑造人物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9.
[案例背景] 音乐能激发情感,开启心智,陶冶心灵,塑造人格,音乐与文学本身密不可分.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与生俱来的音乐才华,成就了《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世界名曲.课文《二泉映月》向我们展示了阿炳创作的艰辛历程.为了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品味和享受语言美、人性美,我尝试把音乐纳入教学中,在课堂上适时地播放《二泉映月》这首二胡名曲,借助音乐渲染教学氛围,发挥学生想象,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文本产生强烈的共鸣,借助音乐引领学生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0.
一个落魄了的音乐家马修,一座名叫"池塘底教养院"的学校,一群因被看扁了而叛逆、无所不为的孩子,一个虚伪自私冷漠的院长,一位喜爱音乐的数学老师,一个热爱运动的体育老师,一个老好人门卫,一个有着失望透顶的孩子的漂亮母亲,一个趴在铁门前期待星期六父亲回来接他的孤儿……种种个性鲜明、身份各异的人物构成了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里充斥着成人世界的虚伪卑劣、狂妄独断以及不动脑筋的无能和专横,如那个院长不给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