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篇
教育   94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4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21.
太平天国建都金陵曾吸引江南士绅群体参与政权建设,其知识分子政策有经验也有失误,对太平天国运动进程产生相当影响。主要经验有:人才意识与制度化的动员方式、物质保障的优先性、基层政权的开放性、文化政策演绎中的灵活性。政策失误表现在:宗教意识形态与文化政策实践中的偏差、政治透明的相对性、人才引进平等精神的变异、小农意识浓厚及造血功能的缺失等。  相似文献   
122.
丁戊奇荒期间,江南士绅对河南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义赈。鉴于河南大量妇幼被卖、人种欲绝的严峻形势,江南士绅与豫苏两省官方合作,采取官截民遣的方式,由官方设卡拦截,民间力量筹款设局,对被卖妇幼实施代赎、留养和资遣。经各助赈局及专门代赎机构的努力,代赎妇幼的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江南士绅之所以要对妇幼实施特别救助,除妇幼在灾荒年间最易受到伤害外,还有道德方面的考虑,那就是妇女被卖关乎名节,幼孩被卖有关宗嗣。对这两类人进行特殊救助,能够寓教化于救荒之中,在救荒的同时,维持灾区的教化,使灾区民众在延续生命的同时,也能延续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道德。救命兼救心,这正是江南士绅赴河南义赈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123.
郭隆真,又名郭林一,1894年出生于直隶大名县封建士绅家庭,回族。受父亲影响,郭隆真自幼喜爱读书,并富有反抗精神。1909年,她与父亲一起在自己家里办了一所女子小学。1913年,她进入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与邓颖超、刘清扬等人一起探讨国事,领导和参与学界、妇女界的革命活动。从此以后,郭隆真便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24.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之势日盛,加之科举制废除,传统士绅的职业继替遭遇“现代性危机”,“到民间去”成为重塑自我角色和身份秩序的新出路,一个身兼“过渡性身份”的社会知识团体渐成雏形。基于此背景,定县实验开创了知识分子与民间相结合的探索进路。他们一方面与传统士绅在“学而优则仕”的政治依附和“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上有着无法割断的“历史延续性”,另一方面又通过知识结构、身份地位,以及实践方法等路径进行创造性突围,最终形成集“介入旁观者、致用知识担当者及民族再造者”等角色为一身的新精英群体。通过传续与突围双重理路的共同作用,促发了传统士绅的退场,促成了现代知识分子的成型和登场,显现出明显的时代性、实践性和过渡性等特征,“在民间”成为重构这一群体身份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25.
清末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清朝中央权力被迫下移,作为地方分权主义两大寄存体的各省督抚和地方士绅势力开始崛起。从太平天国到清朝灭亡,地方分权主义由弱到强。到了民国时期,地方分权主义并没有随着清朝的灭亡而销声匿迹,反而一时间成为一种政治思潮,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中央集权主义者的治国理念大相径庭,双方斗争不断,最终导致二次革命的爆发。  相似文献   
126.
近代中国是一个急剧变动中的社会,晚清时期的陕西也同样经历着剧变的洗礼。生活的变迁、结构的错动必然导致观念的变化。陕西士绅身处这样一个变动着的社会中,其思想观念、政治倾向也随着社会的转型而变迁。  相似文献   
127.
王芳 《寻根》2010,(5):86-88
<正>民间祭祖与"浇奠"陕北因地方贫瘠,过去除士绅之家以外,鲜有祠堂,一般家庭中不设祖宗牌位。祭祖的方式主要是"上坟"或称"烧纸"。据民国《横山县志》记载:"逢上元、清明、冬至、岁暮等节,主人率子弟、妇女,洁具酒馔、香(木者),诣墓拜扫,并告四时岁令。暑六月,携茶水、豆汤至墓遍洒,为‘送浆水'。"各县民间祭祀之日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