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篇
教育   94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4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根据陈春声、唐立宗、胡希张等学者的研究,明清之际的粤东北山区发生了显著的社会变迁,由动乱频繁的“盗窟”发展成为社会稳定的“邹鲁乡”。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所收集的民间文献和口述资料,结合官方文献和个人文集,具体探讨大埔白堠村的民间信仰在明清之际地方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在地方士绅的倡导和支配下,以儒家伦理为指导,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迁过程,从而形成后来被认为既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国家礼仪制度和儒家伦理的客家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随着史学界对社会史的研究日益重视,关于国家、地方、民众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国外学在对西方本土社会以及中国社会的研究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系有关国家、地方、民众之间相互关系的较为成熟的理论模式,其中一部分为国内学所借鉴。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在众多学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是对近年来国内外史学界关于中国近现代国家、地方、民众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和研究状况的概述。  相似文献   
53.
开明士绅(绅士)这一历史群体,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民主政权中属于中间势力的一部分。在抗战初期及中期,中共为团结开明士绅共同抗日,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抗战后期,中共的开明士绅工作出现了较明显的弱化倾向。  相似文献   
54.
士绅是传统社会中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复合身份决定了对此类群体行为方式的研究具有多层面的价值,如从中可以考察传统知识分子的性格、透视国家与民众的关系以及地方社会自治的性质问题.然而学者目前大多侧重于士绅政治角色、经济地位等问题的探讨,对士绅文化权力挖掘甚少,而对作为文化权力集中体现的教化权力的研究则更是极为缺失.士绅教化权力的来源直接型塑了士绅教化的图景.本文意欲探究明清时期士绅教化权力的来源机制,以求裨补研究的不足以及为进一步认知明清士绅教化图景提供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55.
明清时期,士绅主导的乡村教化生成了恪守与超越传统教化精神的双重取向。明清士绅教化的双重取向,既可看作是对社会基础性变迁与西学新知东渐的回应,又可解释为士绅的公共身份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的自然推衍及士绅对非主流文化的重新诠释。对这一双重取向的探究,将构成一个观察明清民间社会变迁与过渡性社会群体角色转型的深度历史透视点。  相似文献   
56.
清代江西宾兴组织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嘉庆、道光时期,各地兴起了资助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组织,即通称的"宾兴组织"。江西宾兴组织颇为发达,其资产的来源一般有官拨产业、士绅捐资、商人捐资、大众派捐等形式。但宾兴资产多用于增殖,即以生息银钱资助士子,其方式主要有置产收租、发典生息两种。地方士绅在宾兴组织的设立和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宾兴组织的涌现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社会结构和社会控制方式出现的某些变化。  相似文献   
57.
武训以赤贫之身行乞办学,最终设学三州县,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究其主要原因,则是武训“修个义学为贫寒”顺应了历史潮流,“乐善好施”符合鲁西北地区区域发展的需要,行乞兴学赢得了地方士绅和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58.
居于乡村社会的士绅将地方社会救济视为自己的职责。他们不仅捐助灾荒、战乱,而且救济婚丧等一切地方事务。在参与方式上,他们或襄助官府救助,或以个人力量直接救助灾民。但总体上看,士绅对乡民的救助力度远远小于官方的赈恤。从时效性来看,士绅的救助因为减少了官府的申报等中间环节,无疑效果更为积极。最后,在清朝后期,士绅对地方社会的救助远远多于清前期,这也与中后期国家财政紧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9.
晚清士绅思想的演变与晚清政治格局的变换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上层士绅与下层士绅思想的演变并不同步.本文试图以湖南的上、下层士绅思想演变的轨迹为例来考察晚清士绅的思想的演变对晚清政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士绅是"乡居"的权势力量,曾经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地方控制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传统国家对士绅的控制主要依靠王朝权威,但在晚清时期,由于中央王朝权威势微,政府职能退化,所以士绅在地方政权尤其是乡村中的权利得以扩展。文章试浅谈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