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8 毫秒
41.
夏衍(1900-1995)是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是浙江人民的儿子,他的一生与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他矢志要一生报效祖国。夏衍出生于杭州。父亲去世的早,  相似文献   
42.
林夏 《河南教育》2014,(10):62-63
<正>《文艺战线》为双月刊,1939年2月16日出版。创刊号目录下面有版权记录:周扬主编。编委会有:丁玲、成仿吾、艾思奇、沙克夫、沙汀、李伯钊、何其芳、周扬、柯仲平、荒煤、刘白羽、夏衍、陈学昭、卞之琳、周文、冯乃超。发行人为夏衍。出版者为文艺战线社。"《文艺战线》在战争的烽火中诞生了。正如它的名字所表示出的,它是一个战线,整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部分,民族自卫战争的意识形态上的一个战斗的分野"。周扬在六千字的发刊词《我们的态度》里,阐述了中共在文艺界统一战线、文艺创作的原则和对作家的要求等问题上的基本态  相似文献   
43.
潘新豫 《中国教师》2013,(12):33-35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阅读和写作训练提出两个明确要求。一是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二是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基  相似文献   
44.
严肃敬业,勤奋耕耘,是夏衍奋斗历程的鲜明主线。胸襟宽广,谦虚自律,是夏衍人格魅力的重要内涵。"无论是夏衍先生的文学作品,还是其翻译思想,都为中国的文学翻译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5.
《中华读书报》近日发表文章指出,夏衍的《包身工》开始写作是在1935年,可作者初步了解"包身工"的情况,却是在更早的1929年左右。当时夏衍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住在上海沪东一带,他开始知道了有"包身工"的特别现象。1932年,导演沈西苓想写一个以上  相似文献   
46.
夏公,就是写《包身工》《上海屋檐下》的夏衍。在老一辈人中,大家出于对他的尊敬,往往称他"夏公"。夏衍作为革命家、作家,写作长达半个多世纪,他的戏剧、电影、散文、杂文、随笔、评论、长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及翻译作品,共计达千万字以上。他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为中国新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7.
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新华社记者当即采访了当年与田汉、聂耳一起战斗的战友——参加盛会的夏衍。次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这篇访谈:《我们万众一心,前进!——夏衍谈〈义勇军进行曲〉》。在访谈中,夏衍深情激动地回忆起47年前这首战歌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经过。因  相似文献   
48.
夏衍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剧作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政论家.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他先后从事了12年的新闻工作,主编过<救亡日报>,担任过<新华日报>的代总编辑,参加过<华商报>、<消息>半周刊、<南侨日报>、<野草>等报刊的编办工作.在这12年中,他对当时的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新闻现象等进行的剖析,属于媒介批评范畴.本文对其媒介批评实践略作缕述.  相似文献   
49.
夏衍、田汉、曹禺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剧作家。文章拟从情调这一特定视角出发,以夏衍剧作为轴心,将其分别与田汉、曹禺剧作一比较。这种比较旨在以此突出夏衍剧作情调的独特性,而无意做出孰优孰劣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50.
阳翰笙与鲁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翰笙一贯崇敬鲁迅,在“左联”成立前后,坚定地执行了党组织要求团结鲁迅的方针;他担任“左联”党团书记期间能正确处理和鲁迅的关系;在周扬等人与鲁迅笔战不断时,他并未参与;鲁迅逝世后,他高度评价和弘扬了鲁迅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