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962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346篇
教育   106122篇
科学研究   9815篇
各国文化   91篇
体育   6699篇
综合类   6899篇
文化理论   714篇
信息传播   5141篇
  2024年   357篇
  2023年   1386篇
  2022年   856篇
  2021年   1377篇
  2020年   1581篇
  2019年   2076篇
  2018年   1189篇
  2017年   2551篇
  2016年   2981篇
  2015年   5037篇
  2014年   10405篇
  2013年   9755篇
  2012年   11444篇
  2011年   12124篇
  2010年   11183篇
  2009年   11673篇
  2008年   10696篇
  2007年   9286篇
  2006年   6999篇
  2005年   5711篇
  2004年   4626篇
  2003年   3466篇
  2002年   2589篇
  2001年   1866篇
  2000年   1841篇
  1999年   696篇
  1998年   487篇
  1997年   349篇
  1996年   243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91.
当今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大多只注重对知识和学位的追求而忽略了对法律的掌握和运用,从而导致很多大学生上当受骗,自身权益受到侵犯。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教育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本文从四方面出发,就如何加强高校学生法律认知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进行了具体探究。  相似文献   
992.
当前的大学生荣誉感教育应着力于在践行道德品质过程中将之内化、升华,通过荣誉感教育帮助大学生辨别荣誉、明确荣誉、认识荣誉、认知荣誉,加强自我反思,把荣誉感教育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993.
<正>在江苏,虽然普通高校面向中等职业学校的对口单招政策经历过一个曲折的过程,但经过多轮的改革实践,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文化+专业""知识+技能"并重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和评价制度,并配有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三创"优秀学生的免试入学等奖励政策。显然,对口单招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和中高职衔接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培养目标仍是技能型人才,不但推动  相似文献   
994.
杨忠文 《新闻世界》2014,(9):185-187
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生网络素养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通过配额抽样的方法在大连市9所高校获取有效问卷962份。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网络素养的高低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这也拓展了网络素养对生活满意度的理解,并就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来增加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95.
全社会要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加强网络资源管理、倡导主流文化等,以此净化社会环境,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996.
自2011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了贯彻和落实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高校担任了重要使命,大学生成为"双创"的主力军。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通过创新创业竞赛这一载体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相似文献   
997.
在感官盛宴的背景下,适应新时代,就要充分发挥教育主客体之间双向互动作用,引导大学生实现以真启智、以善导行,以美塑人。  相似文献   
998.
阐述广西现代服务业中微型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广西大学生创办的微型服务企业的情况,分析影响广西大学生创办微型服务企业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促进广西大学生创办微型服务企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9.
造成用人企业无法正确考核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档案信息不完整、不准确。本文基于以上背景,对高校学生就业档案如何有效建立和开发利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全国28个省(区、市)208所高校2500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入际交往、价值观念等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要充分发挥微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重视朋辈教育,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发挥微信的正能量,弱化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