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014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402篇
教育   195824篇
科学研究   11359篇
各国文化   151篇
体育   6606篇
综合类   7620篇
文化理论   596篇
信息传播   16444篇
  2024年   798篇
  2023年   3132篇
  2022年   1862篇
  2021年   3684篇
  2020年   4020篇
  2019年   4962篇
  2018年   2642篇
  2017年   4865篇
  2016年   5926篇
  2015年   9057篇
  2014年   24070篇
  2013年   19289篇
  2012年   20705篇
  2011年   24223篇
  2010年   20633篇
  2009年   17102篇
  2008年   15597篇
  2007年   11965篇
  2006年   9432篇
  2005年   8359篇
  2004年   8866篇
  2003年   4902篇
  2002年   3904篇
  2001年   2918篇
  2000年   2885篇
  1999年   745篇
  1998年   515篇
  1997年   382篇
  1996年   296篇
  1995年   236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探究大学生孤独感、手机成瘾倾向和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采用UCLA孤独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人生意义感问卷,选取408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显著性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显著性负相关,孤独感和生命意义感相关性不显著;(2)孤独感和生命意义感都显著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生命意义感在孤独感和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低生命意义感大学生的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预测力更强。因此,大学生的孤独感能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生命意义感能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低水平的生命意义感会加剧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预测作用,而高水平的生命意义感会使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2.
为了适应数字化阅读时代,更好的为高校师生读者服务,高校图书馆应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本文主要探讨移动新媒体时代数字化阅读的特点和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影响,以及面对这种新情况高校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3.
英语绘本教学是当下英语学习的一个热门话题,具有画面优美,句型简单,富有童趣的特点。本文将立足于小学英语,简析英语绘本的教学意义,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现状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  相似文献   
74.
75.
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肩负的重要使命。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思想引领是先导,也是关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本校工作实际,从工作体系、工作重点、活动载体和平台依托四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可行性路径,以期增强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针对性和感染力,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6.
米龙 《当代体育科技》2020,(9):180-180,182
探讨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健身意识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培养终身健身的体育意识,促进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本文通过调查法文献资料调研,了解大学生健身意识与行为的现状,找出不足,针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对策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基础薄弱,大多数学生身体锻炼不够重视,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参与度不够高,不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这些情况,应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监督,树立"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把对身体健康的认识和行为落实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77.
78.
79.
练小川 《出版参考》2021,(11):22-25
苏斯博士阴差阳错地被卷入美国的阅读战争,他最畅销的书都是儿童阅读课本.苏斯博士本人支持拼读法,但是他的书却是基于整词法.  相似文献   
80.
美德的产生需要行为合宜、同情得宜、激情适宜三个条件同时满足,而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美德教育则没有对上述内容给予足够重视,从而产生了一些问题。高校大学生美德教育应依据美德产生的三个条件展开。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美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