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64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69篇
教育   5242篇
科学研究   777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267篇
综合类   377篇
文化理论   119篇
信息传播   13296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637篇
  2022年   389篇
  2021年   500篇
  2020年   415篇
  2019年   526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512篇
  2016年   742篇
  2015年   1062篇
  2014年   1671篇
  2013年   1236篇
  2012年   1834篇
  2011年   1707篇
  2010年   1453篇
  2009年   1324篇
  2008年   1596篇
  2007年   1150篇
  2006年   807篇
  2005年   642篇
  2004年   433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媒介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技术与制度创新的驱动。就技术而言,新技术催生了新的媒介形态,并不意味着既有媒介的颓废与消亡。这正如水流一样,后发的潮头总会与前潮融汇一体,裹挟而进。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广播,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下正走向新的转型与发展之路。中国如此,世界各国莫不如此。媒介消费者对新媒介的出现,无不欢呼雀跃,而传媒从业者,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媒体和新技术,在短暂的左支右绌后,必然会冷静思考,澡划应对,拓出新路。创新总是在学习与借鉴积累下足够量变的基础上产生。将这一辩证法应用于传媒实践,便有了解外域同行及同业的冲动。  相似文献   
992.
教育生态理论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学的角度,采用生态学的方法来剖析教育的内外部系统,从而分析教育的生态功能并揭示教育生态基本规律的理论.教育生态平衡与良性循环是教育生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内外环境的日益复杂,学校管理者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育生态理论的基本观念,有助于学校管理者从全局上准确地把握学校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而保证学校规划的科学性,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3.
陈奕 《新闻窗》2010,(4):116-117
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已曰益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众多因子既是实现这一美好愿景的标杆,又是强大的助推力。在这之中应当被提及的是媒介素养及教育,其不仅是实现媒介职能及有效传播的坚实保证,更能成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性力量。  相似文献   
994.
电视依靠自身的潜在结构不断改变着我们的观点、态度和影响,而它的潜在结构影响并形成了电视媒介的隐喻:制造事件强调了电视媒介所带来的一种情感的喧嚣;叙事模式分析了电视媒介对于深刻思想的摧毁;而电视的教育哲学从根本上了根除了印刷术培养起来的教育精神.  相似文献   
995.
996.
医患关系是当今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而媒体关于医疗突发事件的报道对于妥善处理好医患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媒体报道中涉及的伦理问题,提出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媒体要重视人文关怀,坚持客观真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997.
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广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交通广播因其特有的媒介优势契合了城市交通现状的需求,实现了自身媒体价值。而类型化广播的运作模式又为交通广播在众多广播频率中始终处于领跑地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98.
参天大树的成长,离不开脚下的土壤,离不开阳光雨露的普照与滋润;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亦如此,同样需要各种环境因素的孕育与促进。回顾与审视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99.
在现代化的各个方面中,与政治最为密切的相关内容。基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第一,是社会动员。多伊奇(Deutseh)把它表述为“人们腐蚀和摧毁旧的社会、经济和心理上的主要信仰。开始接受新的社会化和行为模式”的过程。这意味着人们与传统社会有关的态度、价值观念和期望转变为现代社会所共有的态度、价值观念和期望。这种变化乃是文化教育的提高、交流的增加、大众传播媒介的公开化,以及都市化的发展的一个结果。第二,是经济发展.即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和产量的增长。它可以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平、国民福利水平来衡量。  相似文献   
1000.
媒介品牌形象塑造与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艺 《文教资料》2009,(30):90-92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品牌,媒介的生存同样也依托品牌.品牌是一种有魅力的无形资产.也是如今社会受众更加注重的“精神依托”。怎样正确、全面地认识媒介品牌形象对于媒体来说至关重要。在信息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媒介品牌形象无疑是媒介的一张“王牌”。本文论述了媒介品牌形象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如何塑造媒介品牌形象,以及怎样维护媒介品牌形象,并运用大量的国内外媒介实例论证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