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031篇
科学研究   68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75篇
综合类   60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1.
"孤独"是颜歌小说的主色调,颜歌用她敏感、冷静的笔锋直抵人心灵的柔软,表达了每个人的身份不同,但是孤独却相同的主题。本文通过家庭破碎的背景设置、非人类的人物设置、等待、死亡、追寻的命题设置讨论颜歌对孤独的理解,在孤独中坚守的意义以及在作品背后隐藏的颜歌对于文学、生活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2.
海明威小说中最为核心、最具魅力的是生命主体意识。海明威将自己一生所经历和感受到的生命悲剧投影到他笔下的一个个"硬汉"和"迷惘者"身上,这些人物集中体现着海明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海明威的生命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人的孤独、死亡和活着这三个方面,正是这种强烈的生命主体意识使得海明威超越了同时代的许多作家的书写范畴,因而独具美学魅力。  相似文献   
113.
根据学生缩写内容,理清故事情节。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文中体现孤独的语句并加以分析,把握人物心理,体会主人公成长历程。边朗读句段,边欣赏相关的画面,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体会杜小康在不同环境中的内心活动,感受他的孤独情感,从而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4.
玛琳娜·茨维塔耶娃是俄罗斯20世纪一位独特的女诗人,她从未加入过任何文学流派或文学团体,但她的诗歌创作却在俄罗斯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其中,孤独是不能绕开的话题,孤独似乎成为了她的某种标志,不仅贯穿在她的现实生活中,也渗透在她的诗歌创作中。  相似文献   
115.
教育心理学视角下"孤独求败者"的辅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中,孤独求败者是指优秀学生因为害怕内心孤独而主动要求失败的状态。优秀学生中的孤独求败者有以下心理特点:安全感缺乏,渴望密切人际关系;自卑感强烈,希望得到他人认可;习惯内归因;社会角色压力大;心理脆弱、害怕失败。面对这样问题的优秀学生,需要形成以积极心理学为依托,以家校联系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班主任、心理老师为辅助的心理辅导体系,对学生进行有效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16.
本文运用阿德勒的自卑情结理论分析了电影《阿飞正传》中主人公阿旭的精神世界,揭示了香港20世纪60年代失父、无父一代子女寻根过程中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17.
写字的路途漫长而遥远,我无法一一列举文字对我少年的陪伴是多么重要,对我而言如何地任重而道远,但它的确是曾经陪伴我安慰我孤单的良药。我的少年是孤独的,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去形容,后来我想到了孤独。不管周遭多繁华,多热闹,只要没有人曾经那样深刻地走进你的心里,  相似文献   
118.
古代中国知识分子被称为士人阶层,这个阶层由于对知识的占有和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使然,常常表现出独特的孤独心态,而对这种心态的表达和消解,士人阶层也有其独特的方式和手段,这个过程同时也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19.
约瑟夫.海勒在其力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塑造了一批孤独忧郁、自我封闭、逃避现实的人物形象。通过描绘这些人物,约瑟夫.海勒深刻地揭示了象征资本主义官僚体系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对人性的异化与扭曲,流露出了绝望、无奈之感。  相似文献   
120.
有着浓烈的哥特式小说的气息,一直以来,麦卡勒斯作品的哥特式风格就吸引了文学评论家的关注,但是,她的作品并不是哥特元素的简单复制和堆砌,麦卡勒斯在借鉴传统的哥特小说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独特的创作艺术,在传承哥特式小说特点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