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4篇
教育   3378篇
科学研究   383篇
各国文化   127篇
体育   156篇
综合类   95篇
文化理论   97篇
信息传播   14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497篇
  2010年   464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778篇
  2007年   635篇
  2006年   459篇
  2005年   377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姜良芹 《历史档案》2006,(4):134-135
2006年7月28日至8月1日,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溪口研究所承办的“第五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浙江奉化溪口举行。来自美、英、德、澳、日、韩、新等国家,中国台、港、澳和大陆地区的知名学者130余人莅会,共提交论文105篇。19  相似文献   
42.
大众传播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诞生起,每天都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不管你是否愿意,也不管它带给我们的是善是恶,它的确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誉为“西方媒介研究的根”的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之观点,不同的媒介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方式,而这就将对我们产生极大的变革。大众媒介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为人类带来了福音,比如使文化走进了平民百姓的生活,而不仅仅像以往那样一直为特权阶层所垄断,等等,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大众传播的诸多功能中,时尚品位是其中的重要一项。一、大众传播的“…  相似文献   
43.
作为大众传播符号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非语言符号,在传播信息时所起的作用并不亚于语言符号甚至大于语言符号,传播学者研究认为:在人际传播活动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只有35%是语言符号传播的,而其余65%的信息由诸如服饰外貌、表情行为等非语言符号传播。其中服饰这种非语言符号所负载的信息尤其丰富。但以往研究较多的是其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服饰负载政治信息,在政治事务中的传播作用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以个案分析展开研究,以寻求政治人物完善媒介形象、最有效地传播政治信息的某些规律。政治领导人个性化服饰中的政治信息作为非语言符号的…  相似文献   
44.
本文以CSSCI为依据,对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领域的论著作者情况和研究机构发表论文的情况进行分析,给出了五年间本领域学者、学术机构在CSSCI发表论文情况的原始数据,从中发现对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贡献最突出、影响力最大的学者和研究机构,进而为大家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分析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的特点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45.
论我国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中外一些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实施情况,文章提出了我国学科馆员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
有学说,作为大众传媒的报纸注定了是媚俗的。即便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身为报人——记、编辑仍然可以有自己的作为,关注民生,远离恶俗,传播思想,提升品位,正如央视名嘴张越所说“媒体是公器,它要对社会、世道和人心负责。”我们始终不能忘记我们是一个化人,所有经过我们的字关乎精神建设和化追求,我们必须坚守我们的媒体责任。  相似文献   
47.
清朝是中国古代学术的总结时期,学者们以深厚的学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对以往的文化典籍进行全面的整理研究,采用各种形式注释历代史书,在史书注释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将古代史书注释工作推向顶峰。  相似文献   
48.
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嬗变及操作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新闻界》2006,(2):69-70
西方新闻学在考察新闻价值要素时,设定了两个要素系列:一是新闻事实或新闻作品的价值构成要素系列,如时效、距离、重要性等等;有的设定四个,有的设定五六个。二是读者兴趣要素系列,如利害关系、金钱、性、奇突等等。后来形成的西方公认的“五要素”说,指的是前者;“八要素”说指的是后者。中国新闻学者在研究新闻价值要素时,逐渐舍弃了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中两种系列并行的做法,只用一个要素系列把新闻事实的内在要素和受众的兴趣要素综合起来,形成了现在公认的中国新闻价值五要素说,即: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从新闻价值概念提出的背景来看,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内涵与受众地位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着重从受众地位的变化来谈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嬗变。  相似文献   
49.
图书馆人的学养与精神生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钦恩 《图书馆论坛》2006,26(6):281-285
现代图书馆人是兼具专业技能和综合性知识修养的学人,应具备学养型的质素,崇尚学人型的精神生活,积极培育并臻于良好的学养境界。  相似文献   
50.
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部和北京电视台研究室共同主办的“广播电视理论创新暨《中国广播电视新论》出版研讨座谈会”。1月28日在京举行。来自中广协会、北京广电局、北京电视台、《中国广播电视新论》部分作者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媒体第一线的40余位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广播电视创新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就《中国广播电视新论》的体系框架、理论观点.学术水平及相关问题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