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9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89篇
教育   41516篇
科学研究   1876篇
各国文化   240篇
体育   1073篇
综合类   1549篇
文化理论   264篇
信息传播   3843篇
  2024年   160篇
  2023年   679篇
  2022年   612篇
  2021年   672篇
  2020年   734篇
  2019年   680篇
  2018年   372篇
  2017年   683篇
  2016年   1014篇
  2015年   1871篇
  2014年   4190篇
  2013年   2936篇
  2012年   3262篇
  2011年   3897篇
  2010年   3795篇
  2009年   3551篇
  2008年   3921篇
  2007年   2933篇
  2006年   2446篇
  2005年   2014篇
  2004年   2079篇
  2003年   1979篇
  2002年   1648篇
  2001年   1388篇
  2000年   1015篇
  1999年   448篇
  1998年   321篇
  1997年   263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8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美育是人类灵魂的体操,音乐美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地培养人。音乐在聆听与倾诉中让学生学会审美,学会立美,学会被审美。要始终牢记音乐是声音(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表演的艺术,以情声动人,以美声感人,实践音乐美育的良性互动,实现以美育人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992.
汉大赋是“大汉气泵”在文化上的体现,同时也是汉人美学思想的重要载体。本文从体制之宏大、容量之博大、境界之阔大、气势之壮大四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汉大赋的壮大之美。  相似文献   
993.
中国古代书画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观念和美学体系。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对大自然的审美观照方法一般有四种;一是对审美客体外观的审美追求;二是超越了审美客体外观的审美追求;三是审美主体对自身的审美追求,四是对审美客体“象“及“象外“审美追求的综合提炼。对于今天的艺术创作,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初中语文教材保留篇目《孔乙己》,主人公孔乙己集各种矛盾于一身,是特殊环境造就的特殊人物,成为文学的典型形象。鲁迅用喜剧化的审美手法,剖析孔乙己思想性格、精神状态,让读者在笑声中认清科举制度的罪恶本质。孔乙己形象塑造手法,体现为三个美点:对立矛盾的统一美;神色变化的动态美;以喜写悲的反衬美。  相似文献   
995.
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在叙述结构上采用了套层式叙述,外层是海员讲述的马洛的故事,内层是马洛讲述的库尔兹的故事,而外层马洛的故事和内层库尔兹的故事之间没有清晰的界线,马洛讲述的库尔兹的故事成为马洛故事的自我反射。在审美形式上,叙述的内外界线被模糊,构成了"恐惑"式叙述;在伦理意义上,作为欧洲文明使者的马洛从库尔兹身上窥到了以文明自居的欧洲人内心深处暗藏的野蛮本性。欧洲文明的神话被颠覆,欧洲与非洲、文明与野蛮之间的界线被模糊,从而构成了弗洛伊德意义上的"恐惑"。《黑暗的心》从审美到伦理,都是一部"恐惑"的小说。  相似文献   
996.
"重写文学史"是在陈思和、王晓明等人推动下产生,他们对以往的文学史著作提出了个种不同问题。"重写文学史"主要针对以往重要作家作品定论分析质疑与重评。尤其是针对从解放区文学到"十七年文学"重要作家作品的既定结论的重评。从开设的专栏对赵树理、柳青、茅盾等作家作品的重评就能体会到重评"十七年文学"的"拨乱反正"意味,对我们当下的文学史认识以及新的文学史书写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审美欣赏和语文教学的联系非常密切。首先,审美欣赏和语文教学都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其次,从心理活动的角度来分析,它们也具有共同特点。“审美欣赏包括两个层次的心理特征:一是表层次的,属于表现形式,是审美主体直接面对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二是深层次的,属于内在心理结构,是当审美活动深入进行时,在欣赏者内心所产生的一些复杂关系和矛盾。”(引自《美学原理》)而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内的心理活动也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初读课文,对课文内容产生一个个表层次的感性认识。二是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研析课文,并通过教师通俗易懂的分析或生动形象的描绘及学生自己的想像、联想而上升到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998.
情感是艺术的灵魂,没有情感的艺术会失去生命。同样,情感也是艺术教育的灵魂,没有情感的艺术教育也就失去了生命。在以审美为核心的欣赏教学中,情感的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的宣泄,情感的交流尤为重要。因此,在听赏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这条主线,积极引导学生去寻求音乐中那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提高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应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99.
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一、因势导入,作好课前热身活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可以灵活多样,因势变化。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刚上课,学生思维没有转换过来,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句幽默的话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可缓解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又可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活跃教室气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一旦出现了…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