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4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0篇
教育   4079篇
科学研究   381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310篇
综合类   202篇
文化理论   440篇
信息传播   21969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620篇
  2014年   1380篇
  2013年   1161篇
  2012年   2029篇
  2011年   2097篇
  2010年   1789篇
  2009年   1840篇
  2008年   2983篇
  2007年   1800篇
  2006年   1525篇
  2005年   1741篇
  2004年   1370篇
  2003年   1866篇
  2002年   1370篇
  2001年   1077篇
  2000年   861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两难提问法     
赵微 《新闻三昧》2001,(5):26-27
两难提问是实用的采访技巧之一当记者在进行批评性报道的时候,需要调查事件的真相,而此时,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一些被采访者则会极力隐瞒、掩盖真实情况,在对方极强的戒备心理的防范之下,采访往往变得异常艰难,双方的对话也极易变成一场没完没了的扯皮。在此情况下,采访技巧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一些实用的技巧,我们可以使得提问变得简练而具体,并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而使采访过程变得更加简短、精彩。适当运用采访技巧,是提高采访质量的有效方式。从提问  相似文献   
152.
新闻“开战”尽显时代本色   从 3月 3号到 3月 15日,我国政协第九届四次会议,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召开,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各个新闻媒体在大会召开之前,早就拉开了新闻战势,准备随时捕捉人们期待的热点问题。大会开始,媒体的直播或再现,多角度地展示了两会的盛况,同时也充分显示新世纪的新闻特色。   “两会”是全球的热点,新闻媒体倍受青睐。截止 3月 1日,报名采访“两会”的记者就达 1680人,不仅境外记者有 360人,而且驻华使馆的新闻官基本加入了“两会”专访的行列。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新闻媒…  相似文献   
153.
高梅 《新闻三昧》2006,(4):10-12
众所周知,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一直是新闻业的一面大旗,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然而,随着网络、电视等其他新兴媒介的出现,一篇十分“客观”的、五个W要素齐全的、按重要性依次排列事实、语言平实的新闻作品似乎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和胃口,这促使一部分新闻记者对传统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其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多的凸现“主体意识”。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就是这场革新的先锋人物,她的新闻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很强的主体意识,形成了其独特的“法拉奇风格”。长期以来,新闻界人士将法拉奇的新闻作品作为一种成功的典范进行研究和模…  相似文献   
154.
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新闻媒体如何搞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5.
《时尚球类》2006,(2):60-61
一、三体会保龄球比赛5月21日上午在苏州市新嘉福球馆正式拉开帷幕,经过上午、下午和晚上三个小组的激烈角逐,来自海南的选手陈小虎以1313分析桂,内蒙古选手黄晨以1273分获得亚军。  相似文献   
156.
电话现场同步直播报道是近期出现的广播新闻中的新事物。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最近几年来在各地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中正越来越被广泛运用。温州电台1998年以来采用这种形式播出的新闻报道就有四十多篇。电话现场同步直播报道究竟有哪些利弊?如何使这一新型的报道形式在广播新闻中得到充分运用?我想依据新闻规律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7.
158.
159.
160.
廖昌喜 《新闻界》2001,(6):45-45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出现了一个“负面报道”的新闻概念。那么什么是负面报道?这个报道是如何界定的?它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在新闻实践防止负面报道的产生?笔者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所谓负面报道,是指在各类媒介传播的新闻信息中产生了负面社会效应的报道。这里指的“媒介”不仅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还包括互联网等新媒介。“新闻信息”,不仅指常规的新闻消息,还包括传媒发布的一般信息。“负面社会效应”,是指新闻信息传播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生活秩序产生了损伤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