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9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艺术语言是一种心灵化的语言 ,它最自然地展现了主体心灵的自由。在艺术语言创造过程中 ,主体反映客体 ,并非理性的认知和评价 ,而是感性的体悟和描写。任何对象经过主体的以眼观物、以心感物、以情化物的全过程 ,都将形质尽变。这种变形的客体 ,是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双向变形的结果 ,是主体心灵化和审美化的显影。艺术语言的心物感应 ,是主体把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情感融注到客观物象中 ,使物象变形为审美对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主体的心理活动、思维活动对心物感应具有指向作用 ,它所整合出的变形客体是蕴含着主体的审美比较、审美选择和审美评价的心灵之物 ,它是主体心灵世界的最自然、最真实的投射  相似文献   
32.
知识创新不同于知识创造,属于实践活动。知识创新的实现是知识的实践转化过程。知识创新的实现特征是对象化、创造性与社会化;实现条件是创新的系统知识,创新系统的创新与创新的环境支持;实现模式主要有引进创新与自主创新,组合创新与开发创新,需求驱动与供给驱动,管理式与自组织式;实现环节的历时态分析是创新资源的集成,创新要素的合成与创新成果的生成,共时态特征是知识创造发生于各个阶段,信息反馈调节着各个环节的活动与减少不确定性是不断趋近的目标。  相似文献   
33.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是从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 ,由求真求善到求美的泛化过程 ;在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中 ,主客体性质的相适应是使其构成现实的肯定方式的规定性 ,真善美各有不同的规定性指向 ;主体对客体的情感体验 ,则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美学蕴涵  相似文献   
34.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  相似文献   
35.
偶像     
每个人几乎都有过偶像崇拜的情结,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心灵的向往,会对象化为社会的名人或明星,作为成长期的精神支点而趋之若鹜;在时代急遽发展变化的今天,他们心中偶像也随之泛化或变动不居。所以像雷锋这个曾被一代青少年崇敬的偶像,在今天被人们冷落也就不以为怪了。当你心智成熟之时,也许就是你告别偶像之时,你是你自己的偶像。[编者按]  相似文献   
36.
文学是“人学”“心学”,又是“美学”,文学用语言艺术构筑了一个个美的世界。阅读教学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好美感,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沉潜到作品的深处,对文学的意境进行整体的感受和玩味,从而最终获得对作品深层美学的把握。  相似文献   
37.
关月 《记者摇篮》2004,(1):31-31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落脚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是广播电视宣传落实“三贴近”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办节目的归宿和目的。  相似文献   
38.
论电视栏目对象化特征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维璐 《新闻界》2007,(3):85-86
媒体不断发展,媒体竞争不断加剧,促进了电视受众进一步分化,那种贪大求全、面面俱到的节目内容组成方式不再符合电视的传播特点,电视栏目的定位已从面向大众的综合性走向了面对小众的对象性。受众的同质性、功能的具体化、节目的专一性成为电视栏目对象化特征的三大表现。  相似文献   
39.
文章阐释了马克思的对象化理论同费尔巴哈对象性学说的原则区别 ,揭示了这一理论的深刻内涵。指出 ,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的对象化理论 ,不仅具有本体论的意蕴 ,同时又是一种方法论 ,表现为一种思维方式或认识模式。以对象化理论和方法来考察历史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才能真正把握二者之间真实的具体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对象化关系 ,从而与在这一问题上的纯客体主义和纯主体主义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40.
刘海涛 《教育导刊》2014,(10):80-84
数学综合题教学,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师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把解题教学与科学合理的程序性知识表征联系起来,对解题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图形”基本化、“动态”静态化、“典形”对象化、“局部”过程化等方法优化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提高学生解答综合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