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9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马克思在扬弃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对象化、异化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异化理论,认为对象化劳动是劳动的一般本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现象,而异化劳动只是对象化劳动的特殊情况,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区分二者对于异化理论,特别是对异化的扬弃,肯定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以及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持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方思想家解构传统美学和建构新美学二者并举的重要时代.桑塔耶纳解构经典美学的“非功利性”和“普遍性”;建构“对象化”思维范式.桑塔耶纳认为美是情感的对象化.桑塔耶纳的“情感对象化”不是以外在客体对象表现主体内心情感,而是情感和感觉印象一起构建对象性事物.  相似文献   
93.
建立在主体-客体对立基础上的道德教育本质上是知性的对象化的教育.然而,无论从它作为一种教育行为还是从它所言说的内容、言说的方式等方面看,都因为没有真正通达道德教育事实而不可能取得实效.通达道德教育事实就意味着回到道德得以产生的非对象化的、境域式的教育生活世界.非对象化道德教育之可能就在于确立人与世界一气流通的存在论-生存论的哲学,并创设相对理想化的、无成见的教育情境,通过直接的行为交往和平等的对话激发人原发性道德意识的产生.  相似文献   
94.
文学自由 ,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马克思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强调人是以“自由自觉”的基本特征的。文学是人的自由创造 ,当作者失去自由、不管是自己盲从还是被迫听命于他人 ,被过多地规定和限制 ,都会失去人的“自由自觉”这一基本特性 ,也就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95.
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结构包括整合结构、动力结构、导向结构和调控结构.道德人格的整合结构是指道德人格应具备的一种能将道德人格的内在方面与外在方面统一的因素.道德人格的动力结构是指道德主体具备的为实现自己的道德价值目标,不断驱使自身通过对象化活动以实现自我完善和完善社会的动因的构成要素.道德人格的导向结构是指道德人格具有的规定自身道德行为的方向的构成因素.道德人格的调控结构是指道德人格在实现道德理想和道德价值目标的过程中所具备的能够对其自身道德行为进行修正、强化和调控的各种因素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96.
艺术是人的社会性的结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与宗教、科技、哲学等都有很大的区别。艺术表达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艺术语汇审美地反映体验和情感的方式,是人类情感与现实世界的对象化形式,是人类情感的审美体现。艺术的表达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方式,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和谐创造出一种情调,在情调中实现人与外界与他人的交流,从而印证人的情感、审美、价值等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97.
不拘一“格”育人才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是对当前仍采用的“统一”、“僵化”的教育模式的反思。就基础教育而言,它是介于教育目的和教育改革实践之间的一种深层次的观念。这一观念的确立。将从根本上改变基础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8.
马克思的实践观是价值性和真理性的统一 ,即人们在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中依据外部事物的性质、构造和规律而对外部事物的能动的改造 ;因而实践的批判性是外在的对外批判的而非内在的自我批判的。如果承认实践的内在的自我批判 ,那就舍弃了马克思对实践的科学规定而把实践仅仅看作一种可以任意评判的行动或活动 ;当我们要求实践进行自我批判时 ,就是运用马克思的实践观去批判马克思所主张的具有批判特性的实践 ,由此必然导致是实践批判还是批判实践的悖论。  相似文献   
99.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精神(劳动)能动性的改造吸收,确定了人的自由而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本质;通过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抽象自然现的克服,确立了客观世界(包括社会和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活动对象的性质;以人的实践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人对实践过程中异化现象的克服的统一,揭示了实践过程和实践本质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为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的建立作了充分的酝酿准备。  相似文献   
100.
刘轶君 《科教文汇》2008,(30):182-182
人是对象化的存在,人的本质力量一定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象化。共产主义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对象化的逻辑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