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111篇
科学研究   57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56篇
综合类   73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88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关注、组织平民教育,认为平民识字的终极目标是“做新民”,平民识字教材应该“使人起而行”;他还提出并运用“帮助大众认识汉字”的一整套方法。学习、研究、借鉴陶行知平民识字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于推进素质教育、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82.
阁揆三载,总理“亲民”,已是深入民心。今年两会,温总理答记者关于中国教育问题时,给这一形象,再添浓墨重彩一笔;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要使中国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这一宣示,赓即引发强烈反响,许多人呼吁:亟应使这一“平民教育观”成为指导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83.
从传世文献看 ,孔子论《诗》是站在文化的立场 ,运用引譬连类的方法加以推演 ,揭示其礼乐文化意义 ,以指导学《诗》者提高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子夏虽然接受了孔子的礼乐文化思想 ,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认识的差距 ,其论 .《诗》则偏重于站在政治的立场 ,从诗反映社会政治和为社会政治服务的角度来揭示诗义 ,其基本方法是以“美刺”说诗 ,以期发挥《诗》的政教作用。比较传世文献与上博楚竹书《诗论》对具体作品的评论 ,楚竹书《诗论》的立场和方法与孔子较为一致 ,竹书整理者定名为《孔子诗论》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84.
近代德育观念的转变,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展开和新教育思想的传播之中发生的。“五四”时期时人从社会改造的角度出发,运用民主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教育观念对德育实践的反思和批评,促进近代德育观念由崇尚圣贤人格向实现平民人格等几个方面的转变,并对当时的德育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5.
86.
"9·11"事件后的世界格局和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对美国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它是国际恐怖主义的恶性升级,它必然引起人们的认真思考。“9·11”事件强化了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APED上海会议作出了特殊贡献。中国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今后的任务仍然是做好自己的事。  相似文献   
87.
近几年池莉的写作依然关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婚姻与爱情,发现并提出了许多新问题,表现出作家的探求精神。这一时期作有的写作立场也发生明显变化,站在女性立场对女性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是其这一时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8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基于知识以及教者的立场的传统教材解读方式已经无法让静止的、抽象的文本展现生命的活力。"儿童本位"的理念越来越得到认可,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以儿童的立场来解读教材。要以儿童的立场来解读教材,就要关注儿童的已知,体会儿童的需求,着眼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9.
作为美国体制内知识分子,阿尔特巴赫既具有美国人普遍存在的"西方中心主义"的傲慢,同时严格恪守体制内知识分子的学术责任;作为一个心怀天下的学者,他在力求使自己的研究客观公正的同时关注弱势、不满霸权、祈望世界知识网络中不平等的祛除.  相似文献   
90.
晏阳初积极参与教育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教育组织及会议向世界推介平民教育,将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本土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平民教育发展成为一项全球性的世界事业。他不仅向外传播了平民教育,更重要的是使平民教育走进了世界。平民教育与国际教育组织及会议合作的历程为’当今促进中国与国际教育组织的对话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