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9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建安时代是“文人”从“士人”群体中分离出来而独立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时期,以建安七子为代表的一批创作者是当时“文人”集团的杰出代表。他们通过书信往来表达了对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的全新理解,包括以辞赋的审美性彰显非功利的文学个性、在五言诗创作中借鉴辞赋的字斟句酌以加强描写的审美意义以及抒情小赋的诗化趋势等时代经验。而书信中流露出的时代剧变中“文人”何以自处的复杂心态更是对汉魏之际历史变迁的生动折射。重温建安“文人”的书信创作不仅是深刻理解当时文学正在发生重大转折的直接途径,对于重估“文学”自觉于魏晋这一经典文学史命题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汉代与建安时代精神相似,这很容易激起建安文人对汉赋的亲切感和喜爱.而建安文人对汉赋的熟谙也使得他们对汉赋的借鉴成为可能.本文主要从对偶、炼字、词汇、题材等方面阐述汉赋对建安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2009年8月下旬,在江西九江召开的“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木斋曾向我谈起他的《古诗十九首》研究,谈起曹植、甄后的隐情以及与《古诗十九首》的关系。对于《古诗十九首》和建安诗歌,我并不陌生,当时已被他的见解所震惊,我感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年代和作者的定论,将很有可能会彻底颠覆。现在,当我读完木斋《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⑤的书稿后,确信他的研究结论,必定会相当程度地改变中国诗歌史的传统书写。  相似文献   
54.
愁霖赋     
斯赋云:“将言旋乎邺都”。曹丕不称邺为魏都或魏京,而称邺都,似在曹操未为魏公时。魏公以后,便称邺为魏都或魏京了。观曹植《朔风诗》、《王仲宣诔》可证。则此赋写作时间必在建安十九年以前。考《魏志·武帝纪》十七年冬十月,操东征孙权,据丕《临涡》序,丕、植随行,十八年夏四月返邺。植《愁霖赋》云“迎朔风而爰迈兮”,可以设想,丕、植赋当同作于建安十八年返邺途中。  相似文献   
55.
校猎赋     
《古文苑》卷七章樵注引挚虞《文章流别论》曰:“建安中,魏文帝从武帝出猎,命陈琳、王粲、应殇、刘桢并作。琳为《武猎》,粲为《羽猎》,磅为《西狞》,桢为《大阅》。”《羽猎赋》中称曹操“为公”,《西狞赋》中称曹操为“魏公”,赋中又有“寒风肃而川逝,草木纷而摇荡。”  相似文献   
56.
曹操“唯才是举“的才性观是对汉代“经明行修“传统才性观的反拨,其独举“才智“的才性观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建安文人的“逞才“风和邺下文学的兴盛.文章围绕建安文人逞才的具体表现,对建安文人逞才与五言诗、即兴抒情小赋、奏章檄文等文体的发展间的关系进行简要的梳理,同时对邺下的逞才环境,邺下文人集团新的宾主关系和慷慨缘情的逞才特点等作出粗浅分析,试图分析探讨曹操才性观与建安文人逞才两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7.
福建是中国最著名的茶产地,在宋代福建的“建安”茶叶广为种植,斗茶盛行。建安斗茶代表着中国宋代茶文化的最高水平,并通过各种途径向日本传播,对日本茶道的草创有着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8.
本文探讨了争议颇多的“风骨”论,以刘勰的阐述为基准,论述了风骨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相似文献   
59.
曹植作为建安诗人的杰出代表,引领着建安文学的时代风尚。他创作的佳人诗多寄托身世之感,体现出浓郁的悲剧色彩和生命意识。探析其佳人题材诗歌创作的风格,并辨析这种风格的时代特征,对于理解建安风骨的文学风貌可以起到管窥蠡测之效能,也能从具体的作品中更深入、准确地把握诗歌创作的时代风貌及其个案性特征。  相似文献   
60.
汉末建安时期,随着人的觉醒和文学的自觉,文学成为人们表达世俗情感的工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由于受众的扩大和广泛化,文学在题材、艺术形式,以至表现方式上有明显的俗化倾向。邺下作家普遍重视俗文学创作,作为建安之杰的曹植有更典型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