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9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别人有短处,不要随便去揭发;别人有隐私,不要到处去宣扬。倒屣相迎蔡邕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那时候,蔡邕在朝野名重一时,常常是宾客盈门。但是,蔡邕从不高傲,非常尊重有才学的人。当时有一位年轻的才子,名叫王粲,出身名门  相似文献   
72.
文章从地域文化视角入手,在史料考证的基础上,采用计量梳理的方法,考论建安文学文风嬗变与许都和邺城区域文化精神的关联,认为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是以曹操为核心的许下文人群体,许都在建安文学的兴起和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73.
刘崇 《科教文汇》2008,(6):160-160
建安时期作为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黄金阶段,赋体文学的创作也有突出佳绩,本文试从乱离之世与多舛命运的慨叹、珍视友谊与关注他人的情怀以及光阴易逝与生命有限的忧思三方面对本时期的赋体文学表现主题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74.
我国古代山水诗源远流长,一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诗经》《楚辞》就有许多描写山水的诗句,尤其是《楚辞》中的某些篇章,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水之形貌,而且营造出了美好动人的艺术意境。至建安时期,曹操以山水作为歌咏的对象,创作了比较完整的山水诗《观沧海》。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创作的大家,他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颇有艺术价值的山水诗篇。到了唐朝,山水便成了诗人们经常表现的题材,在唐宋  相似文献   
75.
建安颂文在颂美传统的影响下,虽然仍是"廊庙文学"中政治话语的一部分,但也出现了一些美细物和托物言志的平民化、日常化作品。作为一种四言为主的韵文形式,建安颂文仍有较强的拟古、崇古风尚,但其语言上的骈俪化和颂序的大量出现,体现了颂文文体的发展变化和各种文体之间的互相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76.
人们在研究建安诗歌时,往往着眼于它的"聘词、华靡",它的"词彩华茂"本文却从"闾里歌谣之质"入手,结合有关诗歌作品,对建安诗歌的世俗化、平民化的表现进行了具体分析。本文认为,建安诗歌这种"闾里歌谣之质",是与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这一时期思想解放、文化多元以及汉灵帝鸿都门学与曹氏家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7.
今年春节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全国人民喜庆祥和的生活节奏。面对汹涌的疫情,许昌日报快速响应,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全媒体联动,推出特刊,开辟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做好疫情防控相关政策措施的解读,以最快的速度,最权威的声音,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公众舆论,切实扛稳了党报责任,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发挥了地方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8.
王粲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早年投奔刘表,没有得到重用,又转投曹操,得到曹操的重用,做了侍中,可以出入宫廷,参与政事。名医张仲景年近五十,见到王粲的时候,王粲只有二十岁。张仲景看了王粲的神色,便关切地说:“小伙子,你身体有病啊!”王粲一听很不高兴地说:“那又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79.
建安时期,由于受到多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咏史诗的创作出现了一个繁兴的局面,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曹植。他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提高了咏史诗的抒情性和艺术技巧。尽管其咏史诗尚未达到成熟的境地,但他的创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构成该体诗歌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80.
在社会人文诸因素影响下,建安时期的骚体赋创作呈现出许多引人注目的特征:题材内容由重抒情向咏物、征戍、纪游等领域拓展,文体功能增强;形式上的散体化倾向和多体同题现象的出现,骚赋的体式特征逐渐弱化;受个性觉醒等因素影响,抒情视角逐渐下移;与建安整体时代特征相合,作品的情感基调呈现出悲凉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