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08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73篇
教育   33543篇
科学研究   3805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489篇
综合类   709篇
文化理论   91篇
信息传播   1185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457篇
  2019年   674篇
  2018年   360篇
  2017年   678篇
  2016年   833篇
  2015年   1131篇
  2014年   2299篇
  2013年   2721篇
  2012年   3021篇
  2011年   3347篇
  2010年   2841篇
  2009年   2807篇
  2008年   3200篇
  2007年   2422篇
  2006年   1856篇
  2005年   1726篇
  2004年   1829篇
  2003年   2064篇
  2002年   1810篇
  2001年   1567篇
  2000年   1090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浅谈开放式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相比,开放式体育教学在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并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地分析体育课的实质和价值,从而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22.
2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开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为此,须进行开放式教学。  相似文献   
24.
解祥梅 《山西体育科技》2004,24(2):49-50,56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体育教学改革的全面贯彻实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25.
对普通高校冰上课采用开放式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艳国 《冰雪运动》2004,(9):23-24,47
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开放性教学是体育学科的一个特性,是体育课程改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冰上课采用开放式教学就更具有它的独特性和锻炼价值.因此,笔者愿意与同仁们共同探讨,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6.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其他任何内容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试着从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改进演示实验,优化演示实验,进行探索性实验和设计实验几个方面作了一些论述,以此来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2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也是创新的世纪,迎接教育的挑战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小学自然课,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训练契机。因此,在自然教学中,我们必须想方设法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8.
文章从八个方面综述了中学化学教学应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并提出了几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论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第一生产要素。并且国家需要的是具有信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群体。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接受终身教育的场所,责无旁贷地承担此重任。  相似文献   
30.
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与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