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87篇
科学研究   4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91.
阅读,作为高校德语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在德语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高校德语教学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阅读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如何进行高校德语阅读课,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德语阅读水平,培养学生对德语的兴趣,成为专家探讨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492.
时态变化是印欧语系语言重要的语法表现手段,在德语和英语的传统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现在时是德语和英语中使用频率最多的时态,通过对比分析,可以使德语学习者对这两种时态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可以促进语言学习中的正迁移,减少负迁移。  相似文献   
493.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都已开通德语二外这门选修课。但是开设德语通选课的高校并不多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自2013年3月开通了德语通选课,这是一项拓宽通识教育内容的进步措施。本文对德语作为小语种通选课开设情况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南国德语通选课的开设情况为例,探讨在德语通选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494.
《滁州学院学报》2022,(1):68-71
德语声乐作品在西方古典声乐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德语作品教学也是我国高校声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相比其他西方语种,德语的构词有着鲜明的特点,特别是大量辅音的应用,在德语歌曲的学习和演唱中,学生时常会在辅音,特别是双辅音方面遇到难题。本文对德语演唱中双辅音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德文发音特点,进而能够对德语歌曲进行更有效率的学习和更加到位的演唱诠释。  相似文献   
495.
随着中德合作日趋紧密,对德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对德语专业的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如此看好的就业形势决定了必须根据市场前景制定相应的教学方针和措施,以促进德语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就业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96.
德国实行联邦制度,教育及文化事务属于各州管辖。莱茵兰一法尔茨州为了提高新移民家庭子女的德语能力,在4月复活节假期期间提供免费的德语课程,每期40节课,合办对象是各地的社区大学。  相似文献   
497.
李晶晶 《大学教育》2023,(19):108-110+128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发挥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实现全课程育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基于教材,在二外德语课程教学中,融合思政内容与语言知识,从思政角度解读语篇,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思政,是发挥外语课程的特色与优势,深入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路径,是实现外语课程教学知识传授、能力建设和价值引领三重职责的特色化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498.
常瑞 《河南教育》2023,(9):54-56
新时代背景下,以熟练掌握外语能力为目标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高校应积极寻找突破口,找准专业方向,提炼专业特色,结合学科优势和地域特征,将人才培养模式引向“注重特色、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上,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本研究立足中原历史文化沃土,以高校基础德语课程教学为例,探索高校德语教学融入河南地域特色——德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499.
《千字文》是我国重要的蒙学典籍,翻译则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必然途径之一。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宏观和微观梳理《千字文》的德语译介传播,分析译本特点,并从译介模式的视角出发,探索中国典籍走出去的影响效果,为中国蒙学典籍外译提供启示,以期更多的国学典籍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