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19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一、数学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素质是指人认识和处理数形规律、逻辑关系及抽象模式的悟性和潜能。它主要包括:(1)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2)归纳综合能力;(3)演译推理能力;(4)数学建模能力。大学数学教育从教育的主要目标及相应的教学行为上来考虑,其灵魂是数学素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现代数学的作用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它不仅仅是学习的一种专业工具,而是对人的理性思维和审美意识的培养,是潜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开发。  相似文献   
42.
东方悟性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会意性—不可离析性;悟性思维的形成是:作为基因的《周易》—“六艺”—“比兴”;这种悟性思维对我国诗歌、长篇小说和写意画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3.
悟性"一词,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悄然出现。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学习的主体者学生对学习客体,即教材的自学能动性的发挥与否,"悟性"的培养正是能动性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阅读主体者学生直觉力、想象力、知解力提高的有效途径,是学生感性经验的升华。  相似文献   
44.
周斌 《现代语文》2013,(8):84-85
从教多年,笔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平时那些课堂笔记做的密密麻麻,整天捧着课本疯狂读背的学生,语文成绩似乎很难有长进,有时甚至不如那些课堂上偶尔开点小差,课桌底下老藏着几本课外书的学生。面对这一尴尬现象,语文老师也不乏调侃似地感叹,语文还真不是教出来的。当然,如此感叹,并非强调教师的不作为,而是我们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个真实存在却又不敢轻易触碰的敏感话题,即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45.
盛长荣先生真草隶篆诸体兼精,诗书画印文采斐然。经《华夏风采》理事会推荐为2012年第五期的封面人物。盛长荣在中国美院国画系进行了系统学习,以后又不断地拜师学艺,书画已自成一体。他的老师章祖安教授说,盛长荣对古汉语钻研很深,有了古文字根底来从事书法研究,就触类旁通了。刘江老师亲手教过盛长荣篆字篆法和篆刻,并夸他悟性很高,临摹汉印形神皆备。在吴山明为院长的开明画院,盛长荣是画院的"常客",他还担  相似文献   
46.
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了学生的母语感悟和文学才情。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 的虚伪,从“统一说话”滑向“双重人格”。作文教学要从本质上厘清“人”与“文”的关 系,使“人”融入“文”,“文”又高扬着“人”;要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和人格,真正 建构以人为本,“人”、“文”合璧的作文机制。  相似文献   
47.
针对"悟性"在中学数学学习中的表现进行了探讨,认为其表现可具体分解为五个由低到高的层次,依次为"领会""一点即通""融会贯通""事理相通""自由创造"等,并在探究造成这种分层现象的原因时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对中学数学教学具有提示作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48.
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高考数学试题以课本、习题为主要来源,源于课本而略高于课本.坚持考查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小题重在对基础知识的直接运用,大题重点对重要内容的思维探索.07年高考数学题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不少学生反映小题做得还可以,大题比较难做,而大题是能力题,这就给教师教学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提高学习数学的悟性.  相似文献   
49.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对于理解来说是很重要的。朗读是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言语,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感知接受——体验理解——领悟表达”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悟性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和收获。  相似文献   
50.
社会学中的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究竟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木板的平均长度,也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对中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是“最短的那块板”。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全面地、全员性地延长“短板”,是一名心理健康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在教学工作中,为突出学生主观感受、心理体验及健康情感熏陶的显著特点,本人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