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述李煜词时,特别强调它表达了真性情,有赤子之心。我们将从王国维的评论切入,具体论述以下三点:1、李煜为人之真。2、其词表达内容之真:后主常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入词,因而由于前后生活状况的反差,其词在内容上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但它们又共同具有“情真”这一特色:前期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时对自己的沉迷与陶醉不加掩饰;后期写亡国之痛更是血泪至情。3、其词的艺术特色也透出“真”的风采。是以,王国维得出的“真”的结论是必然性的、可信的。  相似文献   
62.
银装素裹的世界,澄澈清新。天地间弥漫着纯洁的气息,这让我忆起了记忆深处的雪世界,那是关于童年的情真意趣。只记得积雪都没过了脚踝,我牵着妹妹冻得紫芽姜一般的小手,歪歪斜斜地步入雪地里。在雪地里,我温暖着她,她温暖着我,伴着白雪嘎嘎的声响,留下一串串时而模糊时而又清晰的脚印。那年的冬天,河面上结着厚厚的冰层,透过晶莹的冰面能够看到水里游玩嬉戏的小鱼儿。  相似文献   
63.
复古派"末五子"之一的屠隆文学思想表现了由复古向性灵过渡的特征.屠隆的"性情说"提倡文学抒发个人性情,以"各极其致"取代格调作为评价文学的标准,从而超越了复古派的格调理论."性情说"是对复古派"情真说"的继承和发展.从屠隆"性情说"的内涵中可以看到,随着时代思潮的变迁以及文人思想的变化,复古理论中的某些理论内涵会发展成导致复古派消亡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64.
2009年8月23—26日,第二届中国沂源七夕情侣节在山东省沂源县牛郎织女景区隆重举行,主题为"寻源千年爱情真谛、情定牛郎织女故乡"。沂源县邮政局启用风景日戳3种。  相似文献   
65.
邓宗灿  高万年 《天中学刊》1998,13(4):110-111
有人说,一个人“作文”能力的养成是小学“启蒙”,中学“关征”,大学“致用”。这话讲得非常有道理。中学作文教学,是造就高素质高水平写作人才系统工程技个健条中最为粗重结实的一环。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应过好“写作关”——能写一手论切、清真、言顺、辞美、合体的擦亮文章。可是,面对现在的中学生(不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的作文,尤其是各种应考作文,教师批阅时常常感慨万千:这是合格的中学生写的文章么?立五不新、层次混乱、内容空泛、语句欠通、书写潦草……中学生作文水平不高,是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中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66.
章选材切题,中心明确,内容充实、具体,感情真挚。章的题目是“回报”,要求写“如何回报”。如果光写“付出”不写“回报”,就会严重偏离题意;如果只写“回报”,也难尽题意。这篇作的作注意到了这两个问题,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回报之情,  相似文献   
67.
乡愁是文学亘古不变、常写常新的一个主题。事实上是,人不论古今,地不分中外,乡愁是人类所共同的一种精神现象。郑振铎的《海燕》就是一首优美无比的思乡曲。  相似文献   
68.
教苑情真     
邱乃宏,大学本科,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澄迈县老城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他于1982年9月-1985年7月,在中兴中学读书,任学生会主席职务;1985年9月-1988年7月,在海师附中读书;1988年9月-1990年6月,在  相似文献   
69.
朔风卷地吹急雪,万山素裹锁冰河。 春节前夕,一场历史上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和冰冻极端天气,袭击了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70.
郑力 《教育文汇》2005,(2):36-37
教师在平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写出的优秀评语,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也有助于家长了解子女,对引导、激励学生进步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这些评语可以像一首诗情真意切;可以像一篇散文娓娓叙谈。这些评语,有的像阳光,温暖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有的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