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4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我国才子佳人的题材渊源甚远。唐传奇、宋元话本以及元杂剧等都对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对而言,古典戏曲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则更为密切。作为明代爱情题材戏剧的代表作,《牡丹亭》在故事结构、情节安排、人物设置、思想主旨、审美风格等方面,都对后世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2.
王青 《文教资料》2010,(30):6-8
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清初的一种流行小说样式。小说中的佳人形象具备超凡的才学和胆识,是对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和超越。这些全新女性形象,既反映了明代以来的尚情思潮,又承载着落寞文人对女性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寄托。  相似文献   
113.
才子佳人小说塑造的才子形象,往往以寻求有才有貌的佳人作为人生的首要目标,在他们心目中功名利禄似乎并不重要;但他们又总是金榜题名,得到帝王、权贵的赏识;而当金榜题名并与所追求的佳人终成眷属后,却又大多选择了退居山林的归隐结局。这实质上是作者构建的理想世界,把心目中一切美好的东西集于一身。这种心态的形成,源于儒家学说以及程朱理学的熏染。  相似文献   
114.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几乎全都是以科举及弟、奉旨成婚的大团圆形式结局,显然这种结局有着巨大的魔力,可这种魔力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值得探寻的问题,笔者试从才子佳人小说读者的阅读心理和作者的创作心态进行探究,希望由此使人们对大团圆结局的魔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能够正确对待它.  相似文献   
115.
张恨水的社会言情小说基本上都延续了传统的才子佳人的爱情模式,老套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因在于他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才子佳人爱情模式,而且对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重塑。他的这种重塑闪耀着张恨水先生致力于描写真实爱情的理想光辉,使读者产生共鸣,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市场。《满江红》是张恨水的代表作,以它为例论述张恨水对传统爱情模式的继承与重塑。  相似文献   
116.
琦君的小说,因《橘子红了》被翻拍成电视剧而引起读者注意。不同于她散文中温馨祥和的色调,她的小说,几乎都笼罩着哀愁。她在形式上借用的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却往往没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圆满结局。而形成这种悲剧结尾的深层原因,则根源于传统教育对她的影响以及作为女性知识分子的她对中国传统人伦结构的困惑与反思。  相似文献   
117.
前不久参加区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的各位选手,都是各学校的才子佳人,课上得很精彩。然而课之余,他们“五彩缤纷”“声色俱佳”的课件却引起了笔者格外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8.
才子佳人才子佳人小说中无可置疑的中心人物.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变幻着各自不同的面貌,大致经过了由专擅到多能,由被动到积极,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19.
才子佳人小说是产生于明末清初的一个重要的小说流派,学界对其概念的界定尚未统一。从人物形象、情节模式、小说主旨等方面对才子佳人小说进行界定,有利于一些有争议学术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0.
由随缘下士编辑,寄旅散人评点的《林兰香》是一部由世情小说与才子佳人小说融汇、发展而成的长篇小说。有学者考证,这部小说应该成书于清初顺治、康熙年间。它在审美倾向、道德取向等方面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接受十分明显,而在叙事结构、表现主旨上又与才子佳人小说有着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