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2篇
教育   13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合文化中找到了某些合作抗日的契合点,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2.
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为了进一步正确开展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在1940年3月和12月,先后作了<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报告和起草了<论政策>的党内指示.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系统的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73.
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本文从爱国主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发展、壮大,分析了抗日战争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凝聚力,以此来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74.
抗日战争期间,海外华侨积极推动国共合作,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反对一切投降分裂活动,建立抗日救亡团体,组织华侨回国参战等。广大华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与祖国人民一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为祖国为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5.
东北抗日统一战线是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全国抗自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制定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程中的里程碑之一;东北抗日统一战线有一定的具体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以及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的唯一领导者等特点,为“七·七”事变后建立的全国范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增添了异彩。  相似文献   
7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由于坚持爱国、抗日、民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在人民中具有巨大的凝聚力。中国共产党凝聚力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77.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亲共民主人士和团体,以及爱国人士创办了大量进步期刊.在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下,各类进步期刊通过阐释中华民族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激活共同历史记忆、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式,有效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泛传播,促进了全民族抗战事业的发展,为当前各类期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  相似文献   
78.
裴鑫 《青年记者》2005,(7):14-16
新闻统制和新闻检查制度,是“四一二”以后国民党一党专政在新闻出版领域的极端表现形态。其目的在于强化国民党自身的“新闻最高领导权”,要求一切思想、言论都必须服从国民党一党的意志。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以战时状态为由实行以原稿审查为标志的新闻管制政策,钳制进步言论,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闻事业进行限制和封锁。国统区和根据地的新闻工作在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提下,与国民党当局和新闻审查机关在新闻战线上展开了斗争。这场抗战时期新闻化领域“封锁”与“反封锁”的较量在今天看来依旧是波澜壮阔的。  相似文献   
79.
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即提出了“反蒋抗日”或“抗日反蒋”的主张。事实却不尽然。中共对此有一个认知认同到系统提出的过程。笔者认为,“反蒋抗日”方针的系统提出,标志着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80.
刘少奇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必要性;无产阶级如何争取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该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瓦窑堡会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