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19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设计学专业在服务应急管理事业中均可或多或少地找到切入点,为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提供服务.探讨通过丰富多彩的应急设计艺术类作品,借助各类媒介进行广泛传播,逐渐培养全民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安全意识,以期更好地服务国家应急管理事业.  相似文献   
42.
43.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十分复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高度重视事关人民群众安危的抗灾防疫工作。在领导人民群众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毛泽东抗灾防疫思想也不断丰富。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抗灾防疫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4.
在人口与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协调发展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为了保护人居环境,拓展并良化人类生存空间,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收集的自然灾害资料与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现状,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减灾工程建设状况,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防灾抗灾之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5.
2008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面对这场几十年未遇的突发灾害,全国各媒体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投入到抗凝冻灾害的报道之中。灾害无情,党和政府深切关怀,人民子弟兵中坚力量,各地交通公安干警的扫雪疏导,人民群众众志成城的信念,无不成为一线报道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6.
<正>2008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面对这场几十年未遇的突发灾害,全国各媒体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投入到抗凝冻灾害的报道之中。灾害无情,党和政府深切关怀,人民子弟兵中坚力量,各地交通公安干警的扫雪疏导,人民群众众志成城的信念,无不成为一线报道的重要内容。在这场重大灾  相似文献   
47.
打造强势主流媒体:福建交通广播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交通广播的信息发布服务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省交通信息的重要"集散中心"和全省宣传抗灾先进典型、鼓舞抗灾士气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48.
熊萍 《声屏世界》2008,(5):14-15
50年不遇的冰雪灾害突然来袭,让中国人有些措手不及,有关雪灾的新闻报道更是铺天盖地、直入高潮,各大媒体迅速出击,将最新、最重要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受众,既增强了群众战胜灾害的信心,也使得社会大众广泛的关注这一灾情,积极参与到抗灾的行列。雪灾过后,政府和民众都在总结抗灾的经验和教训,新闻工作者同样也在沉思报道中的成功与不足。笔者以为这次新闻报道有三大亮点,也分明存在三大遗憾。  相似文献   
49.
当“非典”突然降临到平静的校园时,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反应。今年5月19日《现代教育报》的《本报调查》为我们介绍了这样的不同。同样在遭受“非典”的突袭情况下,为什么不同学校的工作、生活状态会有明显的反差?笔者认为,这和学校在特殊时期的管理思路和方式密不可分。面对“非典”的考验,各学校的管理工作可圈可点。认真总结这段非常时期的工作,对于应对以后危机事件的发生,是很有意义的。1.了解抗灾的斗争特点和规律。人类和灾难的斗争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都要经历潜在、发生、激战、相持、决胜等过程。抗“非典”斗争也不例外。至今,北…  相似文献   
50.
针对自然灾害条件下,生命通道受阻,提出了一种结构新颖、紧凑的抗灾救援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多关节机械手,具有3个自由度,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对障碍物准确的定位和抓取;机器人的底盘上设置了具有越障功能的底盘推出系统,提高了机器人的越野能力。设计了适应抗灾救援机器人工作环境要求的基于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