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2篇
教育   520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47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27篇
信息传播   1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像,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瑰宝。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遗产,究竟该如何去品析教授呢?  相似文献   
52.
《清代学术概论》是梁启超研究学术史的一部名著,1920年一出版就倍受读者的欢迎。在短短6万余字的篇幅里,作者对清代二百多年的学术发展作了全景式的勾勒,涉及清代几乎所有的学者和著作,即使在今天,此书仍被认作是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  相似文献   
53.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谭家健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史概要》(增订版)一书,个别地方引文有误,有的见解尚可商榷,审校方面亦有疏漏。提出并商酌这些问题,意在为高校师生使用这部教材提供帮助,同时建议该出版社积极采取措施,尽快纠正这些一直延续了20年的差错。  相似文献   
54.
朱熹与诗     
作为“致广大、尽精微”的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1130—1200)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但不应忽视的是,朱熹同样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并在诗歌的创作与鉴赏方面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55.
在西方各种各样的新闻现象中,黄色新闻遭受到的关注、质问、反对和批判是空前的,其跨度之长,范围之广,程度之烈,在世界文化史上实属罕见。著名作家狄更斯曾说,黄色新闻“用恶眼窥视每一户人家”。但是作为一种在现代报纸的发轫期出现的新闻思潮,它的产生和存在也不可否认的具有一定必然性。  相似文献   
56.
在中国文化史上,易代遗民可谓一道壮烈的文化景观,他们将自我政治身份和灵魂归属定格于前朝,却生活行动于当世,在“心志”与“筋骨”的撕裂中标榜孤异,在时间与空间的对峙中煎熬卓荦。田崇雪博士的新著《遗民的江南——中国文化史上的遗民群落》(学林出版社,2008年12月),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和悲悯的人文情怀,精心拮取从先秦的伯夷、叔齐到晚清的王国维、辜鸿铭等二十几位江南遗民为审美观照的对象,在还原历史真实的同时也重奏了他们那凄美哀婉的末代“行为艺术”绝唱——或以雄壮伟岸的身躯挺起民族的脊梁;或以佯狂悖谬的歌哭倾诉心曲的惆怅;或以诗书礼乐的梦幻对抗主流意识形态的招降。  相似文献   
57.
本文通过对诺夫乔伊的观念史、施特劳斯学派的解经式研究、萨顿和柯瓦雷的科学思想史研究、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研究、年鉴学派为代表的文化史心态史研究、昆廷·斯金纳为代表的概念史研究等方法的回顾和综述,认为在西方思想史研究存在内在理路和外部方法的两种传统路径。在这两者的学术史演进中,思想史研究重点也从思想观念本身...  相似文献   
58.
董仲舒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秦汉间的大变局中与时俱进,继承了先秦儒学的“常道”,如崇尚道德、仁爱精神、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等等,同时也有所“损益”,实现了儒家文化与“汉承秦制”的整合。这为我们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的优秀传统,并且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作出创造性的诠释和创新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9.
靳良 《兰台世界》2015,(7):158-159
清末旗籍学者杨钟羲撰集的《雪桥诗话》,自胡适参考其创作《<红楼梦>考证(改定稿)》,此诗话遂被时人誉为"诗史"。盛名之下,必有佳处。  相似文献   
60.
卢军 《考试周刊》2011,(44):143-144
中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成熟的时期,人文素养是中学生重要的素质之一。在历史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标准,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是历史教育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