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68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原化>是章士钊建构其文化观的重要文章,它对文化的建构基于在西方文化是否能够长存以及东西文化濒于破产的"时势"中.通过对环境万能论、天才论的反驳以及举证,章士钊在中国"固有文化"断裂意识下产生的文化延续意识中对"人地时"三要素的强调,展示的是对"文化"的历史性理解,不管是在建构"文化"的方式还是目的上.都指向了"救济"东西文化的历史性思考.  相似文献   
62.
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重要保证.基础教育应从新的校园文化观、校本学习观、人本管理观等方面树立校园文化的新理念,建立健全新机制,以积极地适应、促进和保障校园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63.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在学生的学习观念形成、文化理解、道德塑造等方面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儒家文化中有大量至今仍具有积极意义的隐喻,儒家文化隐喻有助于学生感悟学习的真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助于学生感悟文化内涵,形成成熟的文化观;有助于学生感悟道德旨趣,养成优良的道德观.教师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学习观的培养;持中守正,推动学生文化观的形成;知仁明礼,加强学生道德观的教化.  相似文献   
64.
池田大作多元文化观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从个人知识结构、创价大学建筑雕塑和佛教原则三术方面讨论了池田大作的多元文化观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65.
建设大学文化推进文化育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十七大报告中这一对文化本质深刻的认识,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6.
以和谐文化观引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和谐文化观引领高校档案文化的新发展,加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和谐文化建设与高校档案文化之间相互作用,建设和发展高校档案文化会对和谐校园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浅析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性质,从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主体存在的意义、构建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回归生活的崭新的化学课程生态观的角度上剖析了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定位,诠释了课程设计思路的时代性原则、基础性原则、选择性原则及课程结构中引入模块的意义,最后结合现行高中化学教学与教材现状谈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68.
高智 《现代语文》2006,(11):128-128
中国化有一大特殊现象,即有时一种消极反动的化观点比积极健康的化观点的影响还要大。五千年的明史可谓博大精深,同时也良莠并存,化的劣根性在民族灵魂深处滋长隆替、延绵不绝,影响着我们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去粗存精,品评历史,作一番反思,常会发现诸多有益的启示。举成语“指鹿为马”故事为例。  相似文献   
69.
随着人们对联系化学语言的逐渐重视,一些教材的编已开始在教材中加入有关西方社会风俗和习惯的内容。章拟从几个侧面探讨大学英语教材《新英语教程阅读》所包含的化知识。  相似文献   
70.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层次融合,指引了我国的文化复兴,同时还为文化的复兴带来了思想与文化动力。全球环境越来越多元化,两者的深层次融合有助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大力促进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