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1篇
教育   377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31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13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文坛扫描     
《文学教育(上)》2011,(19):157-158
新闻一束●80岁瑞典诗人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诺贝尔委员会2011年10月6日下午1点宣布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 Transtromer)获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22.
海外文坛     
《文学教育(上)》2011,(19):160-160
《寻路中国》作者获麦克阿瑟天才奖因《寻路中国》而为中国读者熟知的《纽约客》前驻华记者何伟(Peter·Hessler),日前被授予麦克阿瑟天才奖,并获得50万美元奖金。何伟在得知获奖后说,这笔奖金正好够全家在埃及的学习工作,  相似文献   
23.
任树丽 《成才之路》2011,(22):69-69
当代文坛大家汪曾祺在《谈风格》文里曾这样写道:一个人要使自己的作品有风格,要能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并且不客气地说,欣赏自己。我认为这一席话很对,照这样走,我们的作文教学才有前途和希望。  相似文献   
24.
高速运转的信息时代仿佛给今天的少年一代注射了催熟剂:金今写《再造地狱之门》时16岁,冬阳写《雪球滚太阳》时13岁,蒋方舟写《打开天窗》时9岁,窦蔻写《窦蔻流浪记》时只有6岁半……近几年,在出版社的竭力挖掘、媒体的热情宣传下,少年写作的热情越来越高,作者年龄越来越小,篇幅越来越长,已经成为令人关注的社会现象。面对写作的低龄化现象,社会各界众说纷纭。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相似文献   
25.
2012年3月2日,由四川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西蜀文化论坛.长篇小说《报风雨》研讨会"在四川省作家协会隆重举行。四川省作家协会秘书长曹纪祖主持会议,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勾春平、省作家协会机关党委书记郭中朝、省作协《当代文坛》杂志社主编罗勇、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苏宁、副所长向荣、省作协创作研究室袁基亮、孙建军、杨青等领导和学者出  相似文献   
26.
肖颖 《青年记者》2007,(16):46-46
安妮宝贝,当代文坛一朵绚丽的奇葩。她1998年开始在互联网上发表小说,以告别、流浪、宿命为题材,因其另类的风格、阴郁艳丽的辞藻和飘忽诡异的行文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成名作有《告别薇安》、《七年》、《七月和安生》等。  相似文献   
27.
现代意义上的台湾书评,始于50年代。1954年9月台北文物供应社出版了最早的一部图书评论集,即司徒卫的《书评集》,共收入书评24篇,评论对象覆盖了整个50年代的台湾文坛。《书评集》揭开了台湾现代文献评论事业的帷幕。  相似文献   
28.
覃梅玲 《辅导员》2011,(21):13-14
中国,一个并不缺乏诗歌的国度。古往今来.你顺手一翻.拎出来的诗歌能流淌成河.能叫出名儿来的诗人如繁星闪烁。但聂作平.你可能没听说过。他在中国文坛上没有很显赫的名声。  相似文献   
29.
阿明 《世界文化》2007,(12):9-11
1919年10月22日,多丽丝·莱辛出生于伊朗西部城市克曼沙一个英国殖民官员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莱辛父亲负伤致残,退役后来到波斯帝国银行任职。父亲是个幻想家,总想一夜暴富,改变命运。母亲则是一家医院护士,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是个贤妻良母。  相似文献   
30.
孔庆东的作品在当今文坛独树一帜,颇富吸引力.张扬的个性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他作品的一个亮点,而文中从幽默诙谐、意味深长、通俗质朴、典雅精致等几方面具体探讨了孔庆东作品的语言艺术风格.其独特的语言修辞风格又是他作品难以抗拒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