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814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82.
加强文学理论实践环节教学,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理论运用到文本解读的批评、鉴赏实践中去,就必须为他们架起一座从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而改革《文学概论》课程内容,增设《文学批评:从理论到实践》课,是一次有益的成功探索:教材选取文坛上影响较大的八种批评理论模式分别讲述,列出"理论发展概述"和"关键词点击"以侧重批评理论的梳理,通过"文学批评运用"和"批评文本解读"引入批评理论的实践运用和具体操作,加之学生课后的批评训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尝试文学批评的兴趣,有益于培养解读文本的能力,也能使他们在批评的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3.
梁启超早期文论《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所表现出的功利主义文学思想,客观上改变了人们对小说的传统认识,并使中国文学开始了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借助西方先进思想,为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注入了新内容;廓清了文学文体概念,对小说的文体进行了重塑;提供了与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样式完全不同的文学理论构架、批评方法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4.
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独具特色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具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坡在文学界的声誉一直不好,因为他的创作手法和文学理论与当时的文学环境格格不入。其美学思想也与当时的文学环境迥然不同。分析爱伦·坡的文学评论,我们不难发现,坡对于诗歌的观点与唯美主义的思想非常相似。尽管唯美主义思潮出现的时间比坡所处的时代大约晚了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85.
文学理论图像化教学是极为有效的积极教学手段,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目前文艺理论教学还是一个图像的盲区,图像化教学可以使文艺理论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6.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以及文艺大众化问题,是瞿秋白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瞿秋自在这两个问题上的观点,具有明显的“工具论”色彩,而贯穿其中的政治血脉则是“阶级斗争”,它反映了当时革命文艺队伍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立场和态度。瞿秋白也以此建立起一套具有典范意义的文学批评模式。  相似文献   
87.
史笛文·邦尼卡斯尔撰写的文学理论教材《寻找权威——文学理论概论》具有以下鲜明特色:独具个性的体系框架;凸显批评理论的核心地位;以生为本的著述立场。该教材弱化了文论知识的系统性,更注重学生的文学兴趣的诱导和诗性智慧的启迪,更贴近课堂教学。这些特点对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8.
邺下时期"文以气为主"、"诗赋欲丽"文学理论观点的提出是文学自觉的标志,而专业文人创作队伍的形成与文学创作的繁荣和文学作品中个体意识的张扬是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文学观念的自觉和文学批评的自觉是文学自觉的又一重要体现.因此,邺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相似文献   
89.
《学心理学教程》一书自1987年出版问世以来,至今已经18个年头了。假若是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长,18岁也已经是到了应该成熟的年龄了。而这正是我们在这次修订过程中所期待的。  相似文献   
90.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构建有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体系的主导,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品格。如何建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是当前文学理论界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和践行的问题。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面对当代社会出现的种种挑战,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既需要积极应对,又必须在发展中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色。本专栏推出的这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示了当代中外学人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思考,也表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在当代的推进和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