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篇
  免费   5篇
教育   285篇
科学研究   57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6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01.
大文献学散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大文献学"概念的提出,旨在兼容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并拓展文献学的学术空间.本文论证了构建大文献学的理论基础、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文献学与编辑学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2.
总结百年古文献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反思存在的问题,把握古文献学的发展态势,拓展研究空间,深化研究内容,提出前瞻性对策,是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建设古文献学科、促进学术发展的重要任务,当然也是置于21世纪古文献学研究首位的课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特别邀请了三位教授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周少川教授的文章阐明了梳理百年中国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研究的意义,指出要从纵横两个方面对百年中国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研究进行总结,纵向按照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科建设两条主线进行考察,横向按照基本史实、方法论、基本理论和学科理论四个层面进行剖析,以期探寻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发展的规律,明确古文献学研究的方向。王记录教授的论文讨论了21世纪古文献学研究亟待深化的五个问题,即古文献学科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亟待建立、中国古代文献学思想遗产需要发掘、少数民族文献学在中国古文献学中的地位需要得到进一步体现、中西文献学的比较研究亟待加强、古籍数字化理论和方法研究亟待深入。张升教授的论文论述了兴起于西方的新书籍史研究对古文献学研究的启示,认为新书籍史扩大了古文献学研究的视野,拓展了古文献学的研究范围,其引进社会史、文化史的研究方法使人看到文献研究所具有的社会史和文化史意义,古文献学研究要眼光向下,借鉴多学科交叉的方法,丰富自身的研究内容。以下刊出他们的精彩论述,希望能对关注这一问题的读者有所启发,也希望能引发同行诸君的更多高论。  相似文献   
103.
通过收集和整理国内学业自我概念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文献的元分析方法,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角度进行分析,概括最新的研究进展,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研究发展趋势,从而提供最新的、最全面的信息。供国内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4.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存在一些明显错误。别集应当定义为别集是收录一人作品的集子,总集应当定义为总集是收录多人作品的集子。其中之作品既可是文学作品也可是非文学作品。选集是收录一人部分作品的集子,而全集是收录一人全部作品的集子,选集和全集属于别集,选集和全集与总集无关。  相似文献   
105.
李学勤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和历史文献学家,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著述宏富,桃李满天下,享誉海内外。为了便于读者的学习与研究,我们初编《李学勤学术年谱》,以飨大家。  相似文献   
106.
《左传》是我国首部以编年为次序、以鲁国十二公为传主,系统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文史作品。文章在概述《左传》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梳理了两千多年来关于《左传》文本与作者的主要学术争论,甄别《左传》流变过程中的22个关键文本。  相似文献   
107.
《考试周刊》2018,(54):7-8
大数据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高校也不能置之度外。文章从大数据的定义、类型与特征解释诠释了大数据的时代意义及其对教育的启迪,提出了应改革文献学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模式。  相似文献   
108.
皮朝纲教授提出建立中国美学文献学的倡议,意义重大。笔者以《文心雕龙》美学研究所遭遇到的一些困顿(如"风骨"、"隐秀"、"定势"等论争)和当前所作的《杨升庵批点文心雕龙校释》为例,来简略证明要解决这些论争,务必重视基本文献的精读和征引文献的正确选取。美学文献学的建立对于美学研究文献、研究范围的明确和研究历史、研究成果的梳理与保存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文献是伴随着文化的创造而产生的.中国最早在殷商时代就有了甲骨文的收藏,春秋时期,又出现了收藏典籍的盟府或故府,并有专门的管理官员.尤其是孔子在学术上"述而不作,信而好故"[1],以整理古代文献为己仁,删定六经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到西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并对藏书进行校对、分类、编目,正式确立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官府藏书制度[2].  相似文献   
110.
缪荃孙是清代著名文献学家.论文从目录、版本、图书编撰等方面论述其在文献学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