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1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37490篇
科学研究   1596篇
各国文化   542篇
体育   484篇
综合类   1567篇
文化理论   765篇
信息传播   5329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469篇
  2022年   396篇
  2021年   362篇
  2020年   395篇
  2019年   489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517篇
  2016年   702篇
  2015年   1378篇
  2014年   3830篇
  2013年   3103篇
  2012年   3503篇
  2011年   5808篇
  2010年   4596篇
  2009年   2931篇
  2008年   3719篇
  2007年   2398篇
  2006年   2107篇
  2005年   2364篇
  2004年   1641篇
  2003年   1614篇
  2002年   1381篇
  2001年   1330篇
  2000年   885篇
  1999年   399篇
  1998年   279篇
  1997年   211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三块钱国币》是独幕喜剧。喜剧免不了笑声,笑声大多源自幽默。可许多学生却看不出《三块钱国币》有什么幽默色彩。  相似文献   
72.
卜宝玉 《军事记者》2001,(10):26-26
在编辑部的来稿中,学副刊作品的数量较大,而刊稿率却很低。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我觉得,稿件质量不够高的主要原因是作在对生活的体验、对人和事物的观察上没有下苦功夫,因此也没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完全融入到字里行间,渗透到谋篇布局中。  相似文献   
73.
季蒙 《东方文化》2001,(6):120-125
钱钟书先生死了,引发人们很多感想。20世纪80年代学十年,钱氏的声望如日中天,那时候他被视为中国学问最宽博的人。只是到了90年代,钱先生才不再独领风骚了。这是因为像陈寅恪、胡适、周作人等一帮民国时的学人又重新被请出来,相形之下,钱热冷却了不少。我想这里面的原因还是简单的,主要因为知识阶层对思想的关切盖过了对单纯艺的关切,90年代的很多青年学人就是转哲的,他们也都是从80年代过来  相似文献   
74.
75.
广播新闻要让听众喜闻乐听,就要讲究宣传艺术,有必要学点文学笔法。 文学作品非常注意细节描写,不过那些细节多数是虚构的。广播新闻的写作与艺术创作有着根本的区别。它绝对不允许随意想象、添枝加叶。但是,广播新闻可以借鉴文学作品的笔法,适当的用些画龙点  相似文献   
76.
为总结介绍新时期新闻实践中的新鲜经验,本刊推出新栏目“我怎样当记”。在本期的开栏篇中,新华社穆青和冯健两位老前辈,首先介绍了自己记生涯中鲜为人知的经历与体会,相信读会从中获得不少教益。  相似文献   
77.
在幼儿园文学活动中,众多既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又富含哲学探究内容的优秀作品被简单化处理了。从幼儿文学作品中汲取哲学讨论素材,提供给幼童进行思维训练,尊重儿童好奇多问的天性,还给儿童思想的权利。  相似文献   
78.
小说,是最有趣味、最生动的文学体裁,也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之其他文学形。式更具鲜明的形象和曲折的情节。因此,小说教学和其他文章的教学一样,必须从课文特点出发,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成效。中国古典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从元末到明清的四大名著由于其深刻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深受学生的喜爱。  相似文献   
79.
李:舒老,建国后,你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长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工作,著作颇丰.可1955年因政治高压,你写了<关于胡风反党集团的一些材料>,后来引发一桩震惊全国的大冤案,为此多年遭到非议.  相似文献   
80.
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重要任务。但在小学语教学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进行的“朗读”、“齐读”、“默读”.多数情形是为“读”而读,其要求是整齐、洪亮、准确,重视共性而忽视个性.重视形式而忽视内涵,读完之后每位学生得到了什么感受、有了什么收获,教师并不是特别关注。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形成学生独特的阅读个性,促进学生学习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点滴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