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7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0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长期以来,电视同行们对新闻的标题并不太看重,因为电视是画面的艺术,是用镜头语言来传递情感的,认为只要把画面拍好了,一些关键的镜头抢到了就万事大吉。其实不然,电视新闻同样需要标题的点缀,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好的标题好  相似文献   
62.
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是文学的生命线;新闻虽然以真实为生命,但写得动人、感人的新闻作品,在情字上煞费苦心、倾注心血的新闻作品,则更具有可信度和感染力。新闻作品的情,一方面是作者身临其境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一方面是所写新闻事件本身所富含的动人、感人之情。  相似文献   
63.
电视新闻的同期声是指伴随画面形象而存在的声音。包括记者在现场的解说,新闻人物的谈话,录制画面时同时录下的现场的各种声音。由于电视新闻同期声不仅能使观众观其形,还能同时闻其声,更易激发观众的认同和参与意识。因此,电视新闻同期声无论在发挥电视新闻优势,还是在展示新闻报道的个性魅力上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同期声如果应用不当,到处滥用,效果常常是适得其反的。近几年来,由于电视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出现了记者拿着话筒到处伸的现象,新闻中各类人物也不管有无必要,都请其出画面大讲一通,既无端耗费了前期采访的时间和设备,加重了后期压缩处理的负担和难度,更使电视新闻屏幕充斥着大量水分,限制了在有效时空内扩大信息量的可能性,降低了一档新闻的整体质量,也倒了观众的胃口。那么,哪些情况下电视新闻可以运用同期声呢?  相似文献   
64.
刘洪潮教授是国际新闻报道的行家里手。他在1999年被中国传媒大学特聘为博士生导师之前,先后任新华社驻德国记者、新华社国际内参主编、中国新闻学院国际新闻学教授等职。他常应报章之约写些国际人物稿。其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为《解放军报》时事版采写的一些国际新闻人物,特别是连载的《锲而不舍的金大中》、《非洲贤人尼雷尔》、《女星璀璨耀政坛》以及一组国际冲突调解人等报道,反响较大。近年来,刘教授把大量心血倾注到教学工作中,悉心指导学生从事国际新闻的采写与研究。  相似文献   
65.
尚师 《上海教育》2009,(10):30-30
2009年5月4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李宣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莫负春一行专程赴上海师范大学亲切看望“2008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辅导员、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辅导员孙雅艳。  相似文献   
66.
人物专访.顾名思义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的专门访问。她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体裁.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鲜活。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电视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视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67.
科学与技术对于媒介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媒介在变革自身的同时,也强烈地变革着信息传递的格局、样式,以及受众获得信息的途径。典型人物报道作为国内主流媒体重要的新闻品种,同样面临时代变迁后更新面貌的课题。  相似文献   
68.
范天明 《记者摇篮》2009,(7):100-100
前一段时间我们摄影部来到灯塔市柳河子镇,采访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默默无闻地工作在大山深处的先进事迹。采访之前我们初步了解到,乡村民警曹文良不知疲倦地奔波往返于山村的丘壑沟叉为村民排忧解难,一干就是23年,他的事迹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为此市委专门发布决定号召广大市民要向曹文良同志学习。  相似文献   
69.
新闻采写中的求异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磊 《记者摇篮》2009,(9):28-29
近两年的新闻报道中,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物或新闻人物时,众多新闻媒体往往一哄而上,“狂轰滥炸”,将“炒”得沸沸扬扬。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介独辟蹊径,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结果在公众的口碑更佳。现如今的报道,或角度奇巧,引人注目;或观点别致,给人启发。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它们称得上是胜者。其制胜的“法宝”,就是在采写中运用了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70.
赵永良 《视听纵横》2009,(5):113-114
新闻报道中的细节是指构成新闻人物和事件细小又具体的环节或者情节。它可以是一段细腻的记录与描述,也可以是某一事物独具特点的特写。注重细节是新闻采访、拍摄过程中必须把握的重要环节。因为它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为整篇新闻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