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77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311篇
教育   65359篇
科学研究   6312篇
各国文化   240篇
体育   2960篇
综合类   1776篇
文化理论   709篇
信息传播   26855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437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654篇
  2020年   751篇
  2019年   757篇
  2018年   462篇
  2017年   852篇
  2016年   1407篇
  2015年   2743篇
  2014年   7300篇
  2013年   6152篇
  2012年   7843篇
  2011年   8525篇
  2010年   6936篇
  2009年   6487篇
  2008年   8338篇
  2007年   5946篇
  2006年   5429篇
  2005年   6383篇
  2004年   6361篇
  2003年   7406篇
  2002年   5161篇
  2001年   3586篇
  2000年   2265篇
  1999年   405篇
  1998年   310篇
  1997年   249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在如今的报纸和其他新闻媒体上,非事件性新闻日益增多。与事件性新闻关注事物的最新变动,关注突显“事件”的特点不同,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这类非事件性新闻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空间界限,缺少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正因为有以上这些特点,所以非事件性新闻往往不能像爆炸性很强的事件性新闻那样,一下子抓住读者,打动读者,如果处理不得法,它很容易不被读者关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重视非事件性新闻导语的写作,通过改善导语增强非事件性新闻的鲜活色彩显…  相似文献   
22.
4月15日,解放日报重新刊载了44年前发表的通讯《南京路上好八连》,同时刊登了《本报采发通讯“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背景故事》一文,读后十分感慨。不仅再次为“南京路上好八连”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染,也为当年解放日报的领导和编辑记者们崇高的职业道德所感动,这真值得今天的新闻工作者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一文的作者吕兴臣是一位部队通讯员,当时在稿件见报后曾感慨不已:“这篇通讯,是党和毛主席教养出来的战士创造的结果,是报刊编辑、记者和部队首长及同志们集体创作的结果,是党报对通讯员不断培养的结果。”他说的话一点不假,完全是肺…  相似文献   
23.
郭小平 《声屏世界》2003,(11):38-40
安徽卫视的《记者档案》定位独特、品位较高,展示了镜头背后的镜头,挖掘文字背后的新闻,展现声音之外的故事,凸现了视角之外的视角,在电视人物谈话类节目中展示了其生存逻辑和独特的内容处理模式。并以“借船出海”与“造船出海”的方式,实现节目主持人与栏目的良性互动,为栏目的品牌效应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对于平等和互动的追求,不仅是《记者档案》为克服该栏目对“旧闻”的重复、走出谈话类节目的窠臼的成功范例,也给其他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定位与栏目策划提供了可供研究的模本。  相似文献   
24.
突如其来的SARS灾难考验着中华民族,也考验了中国新闻媒体。为此,本刊特邀部分学者和新闻工作者,对SARS时期的传播现象、传媒表现,从理论上进行反思和评价。痛定思痛,希望SARS之灾带给中国新闻界更多从容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  相似文献   
25.
记者不应"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先生的文章《用事实说话 不是新闻写作规律》发表在2002年第4期《采·写·编》杂志上。我基本同意陈先生的观点。 我理解,陈力丹先生的基本主张是,新闻记者是不应该“说话”的,反对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用自己的文字或语言发表观点。很明显,所谓“用事实说话”,说话者并不是“事实”,而是人  相似文献   
26.
27.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当你拿起笔来在墨水瓶里留下血和肉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进行写作。”要想写出新闻精品来,同样用得上这句话,也就是说,新闻作品应该是有血有肉之作,是呕心沥血之作。《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带来历史性大转折》(载《湖南日报》2001年12月26日)这篇荣获第12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就是一篇这样的新闻精品。这篇新闻精品有如下几点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精心策划,深入采访。古人  相似文献   
28.
29.
去年12月15日,我们《空军报》结束了为期两年的“跟踪一名新兵730天”的最后一次采访。当我们在跟踪采访对象程国庆所在的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的宿舍楼下与他话别时,程国庆和我们都有些依依不舍。程国庆是2000年12月入伍后我们开始跟踪报道的一个战士。对我们来说,和一个报道对象连续接触两年,见面24次,这在过去是从未有过的;对一个普通战士程国庆来说,能进入记者的视野并不断地在报纸上“露面”,不说“绝后”也是“空前”的了。程国庆提出与我们合影留念,我们欣然同意了。这是我们两年跟踪采访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