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走入旧书店,闻到旧书特有的味道,麦克不禁笑了起来:这家店里有太多古老的故事,沉淀的历史在等着被人翻阅、与人分享了。在最里面的一个书架上,他找到了自己一直在寻觅的东西——这两层被灰尘覆盖的书紧紧地挤在一起,它们也曾是主人的掌中宝,现如今却被遗忘在这最黑暗的角落里。  相似文献   
32.
伦敦老城虽已不是当年的繁华世道,但古旧破落中仍有几分别处难寻的情味,特别是那些窄街深巷中的旧书店、旧书摊,老藤缠墙,积尘满屋,幽光中几位老人倦说旧事,寒酸中自有风韵。  相似文献   
33.
高中毕业的他,没钱念书,只能靠打零工糊口。尽管这样,他仍立志要当建筑师,常在打工后到书店看书。那天,他在旧书店被一本建筑大师的作品集深深吸引,可惜没有足够的钱,他只能站在店里偷偷地阅读,直到要打烊了,才不舍地放下书。他想央求老板替自己保管好它,可又担心被拒绝,于是灵机一动,把它藏在了其他书底下,心想这样就不会被别人轻易发现,  相似文献   
34.
前年因机缘巧合,我和香港这个城市发生了密切的业务关系,从此通过淘旧书,对香港的旧书店也就有了一点感性认识和实地体验。其实国内熟悉香港旧书店的人很多,如著名学者陈子善和徐雁先生、我在“天涯·闲闲书话”结识的书友何家干和OK先生,他们都写过一些关于香港淘旧书的文章。如今,我结合自己的经历,从自己的视角来写写香港的旧书店,作为自己香港淘书经历的一个纪念。  相似文献   
35.
命运堪忧:中国的旧书业 目前,国内旧书业利润很低,颇难经营。素有“厦门最后一家旧书店”之称的晨光旧书店,之所以坚持至今,重要的原因系其自有房产而无需店租。  相似文献   
36.
韦泱 《出版史料》2004,(1):70-71
星若棋布。一家家书店散落于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有人将其喻之为城市的隐秘花园。精当而又新颖。在这些小小的幽静的花园里,人们怀着闲适的心情,自由地赴约。寂静与相视,是极为默契的交流。  相似文献   
37.
易光 《涪陵师专学报》2010,(4):F0002-F0002
前不久从旧书店扛回一麻袋旧书,在他人眼里,形同垃圾,在收藏家和史学家那里,则可能会视如宝贝。我不是收藏家,也不是史学家,却仍然享受到购买和拥有的快乐。我扛回来一摞旧书,也拾捡回来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38.
徐雁教授特别爱逛书店,特别是旧书店,每到一处,总要抓住机会去逛逛。今年10月份徐老师到台湾出差访学一周,照例买回许多旧书以及关于旧书的新书。《神保町书蟲——爱书狂的东京古书街朝圣之旅》就是其中一本。这是本仅215页的32开小书。作者为日本的池谷伊佐夫,译者桑田草,台北三言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相似文献   
39.
公怀 《出版参考》2006,(10):4-4
一则消息: 2004年7月11日,读者正在上海旧书店淘旧书,上海旧书店在撤离闹市近10年后,近日重返寸土寸金的上海市文化一条街福州路,老店新开的旧书店汇集了全国各地图书馆、收藏家的近3万种藏品.包括古籍善本、老期刊、旧平装、碑帖、印谱等。据悉.开张不到一周.旧书店平均每天的成交额接近5万元。新华社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40.
我曾在位于福州路的上海图书公司下属的旧书店负责收购工作.尽管回收旧书刊这个行当很平常,但毕竟是与读书人和藏书家及其后人打交道,自然会遇到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