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著名文学理论家叶舒宪先生曾经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在英国牛津访问讲学时,经常到市内各家新旧书店间淘书。有一天看到一个戴帽子的乞丐,坐在地上,不顾初冬的寒冷,专心致志地捧读一本书。看到这种“不协调”的景象,一种莫名的感动油然而生。他便问乞丐看的是什么书,原来是英国名家凡尔纳的小说。温饱都不能保证,却照样需要幻想中的“环游地球”。叶先生由此大发感慨,还比较了英国与世界各国的读书状况。  相似文献   
52.
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有以古旧书店闻名的街道,比如东京的神保町、伦敦的查令十字路、巴黎的塞纳河畔.但在中国,除了去过的北京的琉璃厂,听说过但没去过的台湾的牯岭街,就几乎没有听说过哪里有这样的古旧书店聚集的地方.然而,当东京、巴黎的这些旧书店继续以都市的文化地标骄傲地每年举办活动和旧书展,吸引世界各地的文化人、爱书人去参观、逛游时,我们的北京琉璃厂却在淡出中国图书的历史舞台--现在每年图书出版界的三次大集市:北京图书订货会、全国书市、北京世界图书博览会当然也一直与它完全沾不上边.为什么伴随着国内出版业一派高歌、蓬勃发展的,却是古旧书店的没落?  相似文献   
53.
旧上海旧书店之分布“地图” 旧上海的旧书业,散落地分布在多个区域。中区(今黄浦区)在麦家圈(今山东中路、广东路一带)、交通路(今昭通路)、福州路、河南路(今河南中路)。西区(今静安区、徐汇区)在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近卡德路(今石门二路)和爱文义路近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  相似文献   
54.
    
正从小就知道一个成语"废寝忘食",然而我们有多久没这么做了?连吃饭都会忘掉,那是什么有趣的事情?必然是有意思到你专注至极,连自己都忘掉了。如果我们不会"忘"事情,代表这阶段的我们活得不够好。一个总经理在京都玩,玩到超过了时间,连开会都忘掉了,甚至连飞机改期都忘了,试想,他这京都之玩,该是多么专注入迷,这种情境,多么令人羡慕,令人赞佩。若他只是记得回程,记得返台准时开会,那他有什么特殊,有什么过人之处?我们今日的问题,便是"不会忘"。会忘,表示眼下他正专注于某事,以至于现在的事  相似文献   
55.
《文选旁证》,清梁章钜著。这是清代比较重要的《文选》研究著作。我知道《文选旁证》,要追溯到解放初期。当时,我在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有一天,出去逛旧书店,在夫子庙旧书店里买了一本张之洞的《书目答问》,是商务印书馆1933年出版的《国学基本丛书》。买到之后,随意翻阅了一下,其《书目答问略例》云。  相似文献   
56.
读书小记     
正1最早的记忆我最早对书的记忆,应该说还没有上学。家里自然是很穷的,住的房子是用向日葵杆子盖成的,听起来很诗意,但是一下雨就漏水,还常常掉下来一种长须细腰的小虫子,落下来就用很多的脚极快地跑。吃饭的时候还会掉到碗里。但就是在这样的屋子里,给我极深印象的是,一个靠墙的小木桌上面,总是码着  相似文献   
57.
《如何读,为什么读》[美]哈罗德·布鲁姆该书是哈罗德·布鲁姆在年近古稀时出版的一本个人化的导读著作。这位阅读大师为我们正本清源,梳理西方不朽作品,谈论他从童年到晚年喜爱的诗、小说、戏剧。《查令十字街84号》[美]海莲·汉芙  相似文献   
58.
书店老房子     
解放初期,刚刚进城的新华书店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期开张,奥妙在于其接收的多是原来各种名堂的旧书店,书架、柜台、人员一应俱全,改换个名称即可运营,关键是所销售的内容变了。当时的书店,面积虽不大,品种也有限,销售额很少,却是各地唯一的购书处所,其中更充满了几代人的回忆。如今这样的小书店几乎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几千几百平米的大卖场。以时下的标准,这些消失的店堂多为古迹级的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