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867篇
科学研究   70篇
各国文化   82篇
体育   298篇
综合类   117篇
文化理论   34篇
信息传播   83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甘青藏区,是藏族和中原、北方草原地区交往的交通要道,历代中央王朝对该区治理十分重视。明朝,为防止蒙藏联合,在甘青藏区建立了军事卫所并实行土流参治的行政设置。这一政策,不仅加强了中央对甘青藏区的控制,亦促进了甘青藏区的发展及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72.
科举社会产生了一个中坚群体,支撑着政治的运转和学术的传播.举人是科举群体最基础的部分,解元群体是举人中最优秀的集合.明代江西是科举实力发达的地区之一,江西解元人才辈出,可考87名解元在会试中表现优秀,考中进士56人,考中庶吉士18人、会元1名、状元3名、榜眼2名、探花2名.江西科举实力强大,其内部科举实力又有分层,吉安府、南昌府是江西科举实力强大的主要基础.江西解元多仕途显赫,且致力于著书立言,为明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3.
汤春 《华章》2011,(25)
在中华文化史上,儒、释、道三家并存,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与外来的佛教思想及传统的道教思想之间不断冲突、融合,使三家思想不断渗透,共同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三教合流在明代尤甚.其特点不是体现在正统的或官方的三教代表人物方面,却是渗透到民间信仰中.深受民众喜爱的钟、吕八仙就成为三教神仙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74.
明代所刊《毛诗》经注本存于今者,主要有万历二十二年歙县程氏玄鉴室刻屠本畯纂疏补协本《毛诗郑笺》二十卷,万历马应龙、孙开校本《毛诗传笺》七卷,崇祯葛氏永怀堂刻《十三经古注》本《毛诗》二十卷三种。明代刊刻《毛诗》经注本,一般认为是翻刻宋板而来,宋板既多不存,明翻宋板的文本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但明代所刊刻的这三种《毛诗》经注本,今天看来,其文本皆为删削闽本疏文、因袭闽本经注部分而成,并非直接袭用宋元旧本。明代所刻《毛诗》经注本在文本校勘意义上虽无足道,但从明代经学发展史上来看,《毛诗》经注本文本之传刻,可以看作经学复古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属于明代经学复古的“原典回归运动”的一部分。明代经学复古思潮,乃是清代朴学的先声。这些经注本的出现在明代经学史上所具有的标志意义,应当被重视和重估。  相似文献   
75.
一晚明是一个奇特的时期,解读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阅读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叙事文学作品。相关作品的资料整理、文化解读,国内各种专著已经很多了,黄卫总教授的《中华帝国  相似文献   
76.
中国书画市场至明代日益发展、成熟,突出地表现在商品经济发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苏州地区。明代苏州地区书画交易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初期书画家迫于生计,选择相对隐蔽的私下的物质交易方式;明代中晚期,书画家靠"润笔"来养生或赡家,开始了直接的货币交换;后来,书画交易普遍由画商经手,市肆操作,价格层次清晰,交易方式逐步正规化和固定化,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7.
78.
从人类学视野看明代封贡体系:关于礼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物的交换在明代封贡体系中所具有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它的探讨为我们提供了观察这一体系的新视角。文章通过对明代封贡体系中明王朝与藩属国之间的礼物流动、交换的分析发现,这里的礼物同时兼具象征性(表达性)、工具性的意义;且这两种意义相对于封贡双方来说具有非对等性,这是由双方不同的策略与目标所决定的。从精神层面上讲.礼物交换过程体现着儒家文化精神和内涵。  相似文献   
79.
本文系《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中琉关系史料述略-明清文献之一》的续作,并承上文中体例,分为:一、册封使的著作;二、历史、地理类典籍;三、诗文集、类书、笔记、杂著等三个部分。将馆藏有关中琉关系的17种明清文献,分别述其要略,以便向学术界提供史料参考。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