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篇
教育   123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人生一课     
刘云良  阎永锋 《阅读与鉴赏》2007,(9):56-58,69,70
"巨象集团"是美国一家著名的企业,其总部设在纽约曼哈顿,是一幢七十多层楼高的大厦。环绕大厦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花园绿地,在这寸土寸金之地更显出该集团与众不同的实力。这天,一位四十多岁的妇人领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走进这个花园中,坐在长椅上。妇人好像很生气的样子,不停地和男孩说着什么。  相似文献   
72.
曼哈顿联邦法庭在周一对外宣称,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以及好莱坞几大电影制作公司抄袭了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于1954年执导的经典影片《后窗》的故事情节,并在去年推出了影片《后窗惊魂》,该诉讼现已受理。  相似文献   
73.
2007年11月13日,美国纽约州州长和纽约市市长共同宣布,将在纽约市曼哈顿下城建造一所“绿色”环保学校。该项目将在2008年9月正式动工,初步预计在2010年9月完成。这所能容纳950名中小学生的学校将建造在曼哈顿下城的炮台公园。市长介绍说,“在过去的6年中,曼哈顿下城的人口增长了约2万人,超过1万问住房已经或正在建造,学龄人口的入学问题随之产生。这个项目将满足市民的需要,并将成为曼哈顿下城的教育景观之一”。  相似文献   
74.
《留学生》2011,(2):22-22
欧阳庚(1858--1943年)祖籍广东中山张家边大岭村。1872年作为留美幼童,曾在纽约市曼哈顿西海文小学、纽海文中学和耶鲁大学就读。与詹天佑同在9年内完成了16年的课程,于1881年毕业回国,曾任清朝朝廷和民国外交官。  相似文献   
75.
外媒动向     
《上海教育》2012,(18):5
NEW YORK POST中学竞争激烈,美国小学生争进培训班进入重点中学的竞争十分激烈,成本高昂,这种情况在美国曼哈顿最为明显。该区域的繁荣发展导致了大量小学和初中适龄儿童涌入。自2002年以来,曼哈顿新开了4所中学,其他学校也在扩大规模,但好中学的入学竞争并没有因此降温,比如索尔克科学学校去年就收到了777份申请,但入学名额只有146个。  相似文献   
76.
纽约     
《课外阅读》2013,(2):67
<正>纽约,世界最大的城市,于1624年建城,位于纽约州东南部,隶属纽约州管辖,下辖五个区。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也是美国的金融经济中心、港口和人口最多的城市,在四个传统"全球城市"中位居首位,高于伦敦。它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世界。在超过一个世纪中,纽约在商业和金融方面发挥了极  相似文献   
77.
佚名 《教育教学论坛》2013,(49):F0002-F0002
<正>这是发生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故事。一天,一位40多岁的中年女人领着一个小男孩走进美国著名企业——"巨象集团"总部大厦楼下的花园,在一张长椅上坐下来。她不停地在跟男孩说着什么,似乎很生气的样子。不远处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修剪灌木。忽然,中年女人从随身提包里拉出一团白花花的卫生纸,一甩手将它抛到老人刚修剪过的灌木上面。老人诧异地转过头朝中年  相似文献   
78.
是的,这里是中国,好多洋地名儿的中国。近几年.河南各地不断出现“洋地名”让人眼花缭乱,如郑州的“曼哈顿”“威尼斯”.洛阳的“加州1885”等。近日,河南省政府发布第156号政府令,  相似文献   
79.
成功或许就在生活中那些似乎完全不可能的事情里面,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从其中发现转变的可能性,并付诸于坚实的行动。他决意要建造一座在别人看来是"根本不可能"的横跨纽约东河,连接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大桥。然而,在大桥开工不久,他就遭遇不幸,在一场毁灭性的事故中丧失了  相似文献   
80.
来美国后我们和一个两年未见的朋友重新接上了头,只要他到纽约来,我们就会见一面。以前他曾有一次出差到北京,来我家吃晚饭。当时因为忙着工作,我随便用微波炉热了点东西糊弄他,临别时他的恋恋不合让人诧异。这次我们在飓风后见面,他先说要把我们送到地铁站,后来索性跳上地铁一路送回了家,坐在我家沙发上又嗑了一个小时瓜子,这才赶在暴风雪来临前回到曼哈顿去。这个朋友已去国30年,最早在华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