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2570篇
科学研究   733篇
各国文化   31篇
体育   118篇
综合类   44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26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姚慧琳 《海外英语》2024,(7):235-237
高职英语研学旅行课程是一项极具创意的课程,它是以英语学习为载体,以口语技能实践为路径,以英语文化环境体验为手段,弥补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存在的不足,适应全球化和职业化的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的创新尝试。为更好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专业过硬的人才,引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在教学内容上将研学旅行融入高职英语课程中,对此进行探索,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3.
河北省红色资源独特,具有时间跨度大、地域分布广、类型丰富、保育并举等特征,但在教育领域的利用不够充分。河北省研学旅行发展迅猛,但对红色资源的利用不够优化。从资源优化利用的视角进行深入剖析,发现红色资源与研学旅行两者之间,在价值认同、素养培育、课程设置、多元融合等方面存在诸多契合之处。据此,从优化利用红色资源入手,探讨河北省研学旅行在资源解读、内涵深挖、线路规划、课程创建上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4.
教师可以依托杭州市黄湖镇农业与文化遗产资源,为小、初、高三个学段的听障学生分别设计以“扎染”“茶文化”“竹编”为主题的“非遗”研学旅行课程。课程教学目标包括:感知“非遗”文化,培养职业目标;提升自我认同,促进社会参与;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强化语言能力等。课程筹备需确保研学课程的适配度,设计适合听障学生学习的专属研学教具,提升特殊研学服务专业度,了解听障学生的具体学情。课程实施小班化教学,坚持信息传递以画面为主、文字为辅,以活动式教学为主、讲解为辅,根据学情制定灵活的学习目标,设置开放性活动结尾,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与包容。课程设计要聚焦听障学生安全,最大限度地满足听障学生的需求,鼓励听障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5.
孟露 《科教导刊》2023,(4):134-136
研学旅行是一种学和游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方式。自2016年《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发布后,研学旅行迅速在我国兴起。研学旅行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可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旅行中成长,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欣赏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文精神,响应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文章以大连市为例,分析了大连市研学旅行的发展现状,以及大连研学旅行的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106.
英国旅行写作历史悠久,但早期作品中很少看到旅行者表达自我感受,或体现叙述者的主体性。指南式的朝圣写作,百科全书式的“壮游”记录,以及详细描绘的航海探险日志,体现了早期各阶段旅行叙事鲜明的特征。英国早期旅行写作聚焦其功用性,社会舆论支配旅行记录,旅行者经历被再编辑或代写,均会影响、限制甚至压抑旅行者对自我的揭示。18世纪后期以来,旅行者自我意识觉醒、文学思潮流变,对旅行写作阅读期待的转变,使它发生了由外而内的叙事转向,产生了具有文学性的现代旅行写作。早期旅行者的沉默却成就了英国旅行写作跨学科多层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7.
冒海军 《学苑教育》2023,(10):19-21
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推行和实施,有关部门开始加大关注力度于学生各个学科的教育,不仅提出了一系列新型的教学模式,而且也在实践教学的课堂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研学旅行在高中地理学科当中的应用。基于此,本文主要通过从研学旅行背景下的角度出发,简要的分析并概括了地理课堂构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8.
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的地方特色研学旅行旨在通过旅行方式让高职学生感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通过艰苦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高职院校立足地方特色办学,其思政理论课教学也应立足所在地方进行特色研学旅行,以加强思政理论课的实践价值和育人价值。高职院校地方特色研学旅行以目标为导向,做好策划安排;以资源为依托,做好准备工作;以效果为准绳,做好评价考核,促使思政课理论跳出书本、走出课堂,使之更接地气、更具说服力,以此提升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9.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教育的创新形式,能够有效地勾连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为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新视角、打开新格局。指向学科知识体验的研学旅行,为学生发展奠定学业基础,指向学生生涯教育的研学旅行,为学生发展明晰长远规划,指向学生全面成长的研学旅行,为学生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相似文献   
110.
由于月表没有风和流水的侵蚀,月球的反射特性十分稳定,非常适合作为传感器辐射特性监视和定标的参考光源。基于地基对月观测数据,研究人员提出月球辐照度模型。然而现有的模型精度有限,难以满足高精度的应用需求。基于SeaWiFS对月观测数据,对月球反射特性的影响因子以及现有的ROLO和MT2009这两种月球辐照度模型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优化月球辐照度模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