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7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近年来,尽管各级新闻主管部门及新闻媒体出台了种种防范有偿新闻的规定与措施,但往往收效甚微,其重要原因,除了宏观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深层次的原因,在微观上,新闻主管部门及其媒体内部众多的防范措施缺乏可操作性也是一条重要原因。本文在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  相似文献   
92.
我国媒体公信力现状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欣  赵虎 《新闻前哨》2004,(4):11-12
本以为2003年中国新闻界最难啃的骨头是伊拉克战争报道,没想到战争还没有结束,全国范围内的非典报道战役就打响了。原本有许多传媒学预计,在伊拉克战争报道结束后,中国会出现一次研究这场战争报道的高潮,但是非典报道推迟了这种研究,取而代之的是全社会、各学科对中国媒体公信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93.
杜绝有偿新闻,是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偿新闻的出现,降低了新闻单位的信誉度,腐蚀了新闻队伍,极大地损害了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的形象。因此,在对新闻工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之时,重提反对有偿新闻,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4.
低俗新闻与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不良广告,被称为新闻界的"四大毒瘤"或"四大公害".过去媒体的低俗还仅仅局限在对娱乐圈的报道,现在已波及到各类社会新闻,抛开有偿新闻和不良广告暂且不说,目前虚假新闻、低俗新闻让人如鲠在喉,忍不住要问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5.
《新闻界》2018,(2):10-16
姜涞事件在新年伊始再次引发舆论关注记者收受车马费(红包)的行为。本文寻求透过"红包"现象分析"媒体寻租"在新媒体条件下的新表现,并探讨这一现象背后媒体人职业认知偏差——耻辱感的普遍消失。本文认为,相对于媒体伦理议题,媒体道德道问题具有外显性和顽固性并存的特点,收受红包等有偿新闻行为虽然早已被发现其谬误性,本来应是争议性弱、耻辱感强的问题,但许多媒体人并不以此为耻,对学界的批评视若无睹甚至反唇相讥,而这正揭示了根治这一问题的艰难。此外,有偿新闻还随着新媒体的日新月异而演化出新的形式。因此在新的语境下,如何修复媒体人的耻辱感,已成为新老媒体界乃至整个社会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96.
97.
98.
张信国 《新闻界》2007,(5):159-160
本文对新闻隐性广告的基本类型、特征及存在的风险和负面影响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99.
叶刚 《河北广播》2007,(2):63-64
有偿新闻是世界各地的新闻传播中都存在的不良现象,是腐败现象在新闻界的延伸和具体体现。社会各界对有偿新闻都一再反对,然而却是屡禁不止。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  相似文献   
100.
新时期新闻职业道德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国新闻界关于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始终没有中断。尤其是近年来,由于虚假报道、有偿新闻、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等新闻行业作风问题层出不穷,新闻职业道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成为我国新闻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