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沉思的城市     
(一)初到余姚,任何人都难免失望,包括我。这里的街道并不整齐,这里的出租车不多,这里的生活单调,晚上少有娱乐。但我是为一个梦来到这里,为了我钟爱的人和那段历史。我喜欢那些并不繁华,但对我来说意义重大的城市,如兴城、镇江、江阴等等。我并非为繁华而来,我只喜欢漫步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执拗地寻找心中的梦  相似文献   
12.
朱舜水是一位在中日交流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学者,他生活于明清之际,明亡后旅居日本二十余年。朱舜水在日本多年的教育活动中,培养了大批日本学者,他丰富独特的教育思想也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根源、核心和发展三个方面简要地介绍朱舜水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朱舜水在日本的汉语教育实践活动不仅为日本培养了众多汉学人才,同时也推进了日本的史学研究,对日本社会、文化及其他方面都有比较重大的影响.朱舜水将中国文化系统地传播到日本,不仅加深了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也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日本文化的内涵,对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事业而言,朱舜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姚江绵延百里,流淌千年,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河姆渡文化、姚江文化、四明山革命文化.以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四先贤为代表的姚江文化更是闪耀古今,名扬海内外.近年来,在上级档案部门和余姚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余姚市档案局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编写了“余姚历史文化名人读本系列”.到2011年底,已经完成了《认识王阳明》、《认识黄宗羲》、《认识朱舜水》、《认识严子陵》的编辑出版工作.如今,“余姚历史文化名人读本系列”已经成为展示余姚历史文化积淀的好载体,更是地方档案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认识王阳明》、《认识黄宗羲》获得浙江省档案部门第十次优秀编研成果一等奖.耕耘和收获带给我们最深的感受是,档案编研的生命在于特色.  相似文献   
15.
蒋艳君 《兰台世界》2013,(28):142-143
朱舜水旅居日本讲学十余年,不仅传播了明代实践理学一派的重要观点,而且还对日本水户学的产生和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朱舜水的过程中,有一段绕不开的历史,就是朱舜水怎样从开始寄住的长崎,转居到日本宰相德川光国的领地水户藩,而这一命运的转折,水户藩士小宅生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西行手录》正是小宅奉命到长崎聘请舜水时所做的拜访笔录,详细记载了两人的交谈及至交往的全过程,是研究这段历史的珍贵史料。然而一直以来,研究者们只知其名,却未见其书。而我们有幸在东京彰考馆资料文库发现了这本书,随即对其进行了抄录点校,现就其史料价值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17.
《教学月刊》2005,(8):15-15
学校创办于1994年,以余姚“四先贤”之一朱舜水先生之号命名。学校占地30亩,有31个教学班,1956名学生,103名教职工。建校十年来,学校牢固树立“为学生终身的发展而奠基”的办学理念,探索并形成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办学成果显著,社会声誉卓著。学校先后获得浙江省文明单位、省示范初中、省科研兴校200强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相似文献   
18.
史可非 《科教文汇》2010,(17):69-70
朱舜水(1600~1682)是我国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少年苦读、才学出众、矢志报国。但明末社会的腐败黑暗使他倍感失望,后决意隐居,一心向学。当清朝入关之后,朱舜水以天下为重,投笔从戎,献身于抗清斗争的时代洪流中,并亲历郑成功领导的北伐战争。当1659年北伐失败后,朱舜水东渡日本,开启了自己23年寓居东瀛的人生序幕。  相似文献   
19.
正从前,大理有个老人留下遗言死后要埋在石头凿成的棺材里。有人调侃说,这老头就像乡下的"愣头青",因为与邻人有隙赌气地说"撤泡尿也不对着他家的门"一样。对于这位悲壮的老人家,这种比喻有点贬损。"愣头青"的话只不过是一种个人的情绪,而老人家的确是一种时代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照他在石棺上刻下的《石棺诗》说,是"埋在石中,日炼精魄",天长地久。  相似文献   
20.
朱舜水居日时期,其华夷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他突破传统华夷思想的观念束缚,把在东亚传统族群谱系中被视为"夷狄之国"的日本视为"域外中华"。但与此同时,他又坚守华夷思想固有的陈见,视满清为夷狄,认为满清统治下的中国不幸沦为了"夷狄之国"。这样强烈的认知对比,体现出其华夷思想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围绕朱舜水居日时期的华夷思想,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于东亚近世华夷思想的演变之梳理,或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