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4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曾来到内地,在北京大学举行演讲。一开讲,他就说:“各位终于看到我了。”全场几百名学生起立鼓掌。随即,他又说道:“今天来演讲.我没带讲稿,记得罗马教皇说过:‘演讲的时候不能用稿子。用稿子表示记不住,如果演讲者自己都记不住,又怎么能让听众记住?这样,演讲就失败了。…说到这里,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李敖掀开西装上衣,展示给大家:“大家看,没有稿子,也没有小抄。”此举引起了一片笑声。李敖很快接着说:“但你们不要以为我很有信心,我也很害怕。  相似文献   
32.
李戡成人     
舒银霞 《知识窗》2010,(11):28-28
“2010年了,新一代的17岁窜起来了。没有我的悲怆,没有我的虚拟,新一代有新一代的光华。他自持、快速、务实。他叫李戡。”这段话出自《李戡戡乱记》前面李敖的导读。 李戡,并不反感被叫做“李敖的儿子”,他是比李敖小57岁的孩子.是被父亲当孙子一样养大的孩子。他很怕父亲,父亲常年呆在远离市区的阳明山,没有时间管束他。  相似文献   
33.
李敖浙江行     
2010年8月26日,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携全家从台北搭机飞赴上海,杭州两地观光访问,这是李敖继2005年明“李敖神州文化之旅”之后再度访问大陆。  相似文献   
34.
传媒动态     
《新闻天地》2004,(4):48-49
  相似文献   
35.
新时期以来,大陆杂走了一段“之”形路线;台湾杂以四名家作抽样“样本”审视:梁实秋依然是回避政治,龙应台是淡化政治,柏杨是侧击政治,李敖是面对政治并取对立立场,他们的杂均受到海内外读的美赞,可见台湾杂多元化并存的格局,两岸杂有可比之处,也有不可比与不宜比之处。  相似文献   
36.
台北访李敖     
门从里边拉开,李敖闪在一边,做手势说“请进”,我却一下子愣在门外,迟疑数秒方才迈步。声名煊赫的主人恐怕要担点委屈了,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平而淡之,抢了他的风头的是他背后排山倒海的书架和书桌。对,就是“排山倒海”,因为它们从里墙,从天花板的尽头成排成阵向外压来,一直压到大门口。  相似文献   
37.
正优秀女星足以自立却多嫁富商,此举不是道德楷模行为,却是无须议论的个人自由,犯不着大做文章,所以我们也不必就李敖先生评论林青霞这件事情再多说话。不过李敖先生说到的"铜臭",倒是折射出人类在商业社会对财富困惑和暖昧的态度,是值得推敲和思考的。从古至今,人们在难以祛除贪婪的同时又蔑视甚至敌视财富以及往往与财富相联结的权贵。杜甫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被千年传唱,其中包含的复杂心理已然融入国人的血液。这里既有  相似文献   
38.
李敖 《大中专文苑》2010,(10):60-61
在这喊毛主席万岁的至少要满足以下条件: 1.受过教育的,或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不是瞎起哄。 2.没有任何外力强迫,看不出今天喊毛主席万岁能给这些人带来任何功利。  相似文献   
39.
“5月17号我开始写微博,每条140个字,我还写不过人家吗?所以我斗气了。我很好胜。对我这种人而言,我知道争不到一时,也争不到千秋”  相似文献   
40.
李敖的批判意识很强,他几乎是见什么批什么,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台湾,从传统的儒、道、释到当今的卖淫嫖娼。从国家到个人无所不谈。其批判之泛滥可谓包罗万象。广泛的批判确实显示了其异常丰富的历史知识。本文将以李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为切入口,简要论述其杂文的思想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