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各国文化   5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作为第三代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杜维明一直致力于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儒学的第三期发展",他将儒学界定为"哲学的人类学",其实质乃是以人文主义的视野赋予了儒学的宗教向度和人文精神;他坚持从"启蒙精神"与"启蒙心态"两个层面辩证分析启蒙主义遗产,同时坚持从全球化与地方性的对峙视野下来解读启蒙现代性内在的困境所在,从而彻底打破了"现代"与"传统"的二分法。杜维明主张"儒学传统的文明对话",他相信,儒学只有面向全球不同文明开展交流和对话,才能获得其后续的生命力存在,但如何将儒学价值落实到中国本土社会实践和民众世俗情感认同中,却依然得不到合理解释和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22.
杜维明立志为儒学的现代复兴“不懈陈辞”。而他关于如何复兴儒学在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学创新”到“丈明对话”的认识转变。通过梳理其认识转变的心路历程,认真分析他的“儒学创新”、“文明对话”说,可以看到:“儒学创新”说强调只有藉“见证人”(知识分子)的影响以实现民众的儒学认同,而“文明对话”说则强调只有通过与世界其他文明健康地对话,儒学才能实现世界性的文化认同,为全球未来文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3.
本文梳理了杜维明"启蒙反思"论域形成的思想脉络,揭示了杜维明在充分肯定启蒙运动对于世界现代化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的同时,着眼其固有的排斥性人文主义心态给当今人类社会和自然宇宙造成的巨大弊害而产生的批判意识,展现了杜维明基于人类福祉的关切而从东西方的历史和现实中广泛发掘对治和超越启蒙心态的思想资源的努力;特别突出了作为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的杜维明关于儒家思想的当下意义的论说及其期望以具有包容性人文主义精神并且经过了创造性转化的儒家传统矫正启蒙心态的用心;还阐述了杜维明重视印度文明并主张以之作为启蒙反思的参照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24.
杜维明先生,1940年生于云南昆明,父母亲均为南大校友。杜先生1957年进入台湾东海大学,师从徐复观,亦受牟宗三思想影响。1961年大学毕业,次年获“哈佛-燕京奖学金”赴美国留学.196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1981年起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系教授,并曾担任过该校宗教研究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主任。1988年荣膺美国人文艺术科学院哲学组院士,1996年出任哈佛燕京学社社长,现任美国夏威夷东西文化交流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25.
“诚”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可看作儒家思想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灵魂;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杜维明,近年来积极倡导“成人”的人文教育理念,并以“诚”的传统精神做理论上的依托;他以“终极的自我转化”为核心的求“诚”(教育)观,强调以自我道德意识的提升作为教育的根本属性和首要关切;这一独具特色的思想,对于工具理性支配下的当代中国教育之片面追求实效的功利主义倾向,以及当代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有着毋庸置疑的纠正意义,对于当前的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也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